资源简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长度的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使用方法。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教学难点:单位换算和刻度尺测长度时的正确读数三、教学分析本章是此套教材的起始章,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节首先给出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导入:播放时空尺度的视频介绍空间尺度及时间尺度:若要定量的描述空间和时间的尺度,就需要对长度与时间进行测量。(二)、长度的测量1.小游戏:比较两根木条的长短问题:如何证明呢?(学生:将两根木条并在一起比较、测量)发现一样长,说明目测有时是不准确的。若要准确的知道它们的长度,就需要测量。测量需要选定一个标准,使被测物体与这个标准去比较,这就是测量。介绍古代中国及外国的测量标准的变迁。引导学生知道测量标准必须统一、稳定。2.认识长度单位米就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符号为 m。学生自学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请一位同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到黑板上。问题:1米等于 10分米,你知道 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如何计算的?学法指导:进率相乘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课堂巩固练习。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图片展示:测量长度常用的测量工具。测量活动:请学生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一幅画《星夜》的边长。问题:你为什么不选择这一把?量程是什么?学生使用量程为 0-100cm、分度值为 1cm的刻度尺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观察他的测量过程。问题:刚才这位同学测量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是你赞同的?哪些地方你不赞同?(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问题:38是怎么得来的?是否找到了被测物体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5是怎么得来的?(学生回答)引导得到 38是准确值,4是估读值。请另一位同学使用量程为 0-100cm、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再次测量。得到 38.52准确值、估读值、单位。问题:我们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幅画的边长,为什么数据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引导得出两把刻度尺分度值不同,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间的长度,刻度尺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分度值不同,读数不同。问题:你认为两个数据哪个更精确?学生回答,得出刻度尺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板书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4.练习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学生测量,选取五位同学将数据写到黑板上。问题:刚才同学们测量的都是物理课本的宽度,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 1mm,若同学们操作都是正确的,数据的准确值应相同,现在有两组同学准确值和另外三组不同,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引导得出操作错误;例如没有对准 0刻度线等。问题:另外三组数据准确值相同,估读值略有差别,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误差。问题:误差能避免吗?学生回答:不能。问题:那能减小吗?学生回答:能你知道有哪些减小误差的方法。学生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