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出题:xxx 审核:初二物理组 班级: 姓名:课前预习学习目标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知道声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人可发出和可听到的声在一定频率范围内。3、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课前自学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正在 的物体叫做声源。 2.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注意] (1)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到,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 发声。(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 的物质,我们称为声的介质。空气、水、大地、木头及钢铁等都是声的介质, 不能传声。 2.声速: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 。 3.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有关,还与介质的 有关。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介质中,一般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4.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三、超声和次声1.频率: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 。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是 。人的声带,能够产生 的声。 2.超声和次声:人耳能听到 的声。 的声,叫做次声; 的声,叫做超声。 四、实验—探究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器材:电铃、抽气机、 等。 3.实验探究方法: 。 4.实验结论:随着气体不断被抽出,听到音乐芯片的声音越来越 。 推理:如果瓶内空气全部被抽出,我们将听不到声音,说明 。 5.交流与合作(1)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发现电铃声音大小不变,原因可能是 ;接下来需要 。 (2)不断用抽气机抽气, (选填“能”或“不能”)将容器中的空气全部抽出,所以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 命题点2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1)如图所示,当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时,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可以推断出,当空气被抽净时, 听到声音。 (2)由实验可知,声的传播需要 ,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命题点3 声传播的速度3.如图所示,百米赛跑时,在终点计时的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15 ℃时,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枪声传播100 m需要的时间为 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课中练习1.(课后T1改编)电闪雷鸣的天气里,小明从看到耀眼的闪电4 s后才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则打雷处距离小明 m(假设v声=340 m/s);要区别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 s以上,则障碍物至少距离声源 m以上,才能在声源处听到回声。 2.(2022保定期中)下面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是( )A B C D3.(2022桂林)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传播速度最慢的介质是(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4.下列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 )A.声音→听觉神经→鼓膜→大脑B.声音→听觉神经→大脑→鼓膜C.声音→鼓膜→听觉神经→大脑D.声音→大脑→鼓膜→听觉神经课后巩固(分层练习)基础巩固(必做)1.(2022唐山期中)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2.(2021成都期中)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较长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二次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3.(2022邢台期末)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 叉,我们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所示,如果把这个实验由航天员带到月球上,在外部环境中完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4.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罩内放一正在发声的响铃,现将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则声音会逐渐变小,这个实验是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真空是否能够传声C.声音是否具有能量D.声速与时间的关系5.某些动物常常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如图所示的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是在用低于20 Hz的 进行交流。蝙蝠是动物界的“高音冠军”,目前科学家发现蝙蝠发出的叫声频率最高可达120 kHz,这种声波属于 (均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能力提升(选做)1.(2022保定期末)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2.航天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设备才能进行,而在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B.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C.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D.航天员穿戴航空设备,无法直接对话3.科学探究——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巴和小渝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称它为 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将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若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_ 。甲 乙 丙物理学家名言警句:天才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