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课件(共33张PPT+1个视频)-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课件(共33张PPT+1个视频)-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4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整体感知
全会强调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
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 、
、 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发展
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①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 。
根本特征
②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资产
非公有资产
全国:社会总资产构成示意图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ZHEJIANG
非公有
公有
杭州由于具有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杭州公有资产在杭州社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低于50%,是否意味着在我国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
(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重大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电力电网\铁路运输\煤气)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油田\大钢铁\汽车)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通信\救援)
国家安全行业
(军工\印钞)
谁来控制
国有经济
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内涵不同:
“主体地位”侧重于结构中各种所有制结构中的比例。
“主导作用”主要指方向上的引导。
(2)外延不同:
公有制经济包含国有经济。
国有
集体
混合
(国、集)
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非公有制)
①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我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包括 、 港澳台投资经济、 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
外资经济
私营经济
探究结果
小饭馆。( )
租了更大面积的店铺,聘用了数十个服务员。( )
全国性的连锁店,并引进了国外投资机构的资金且过国外投资部分超过50%。(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非公有制)
③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依法平等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 使用生产要素、 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公开公平公正
同一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制度
共产主义
2.保证社会主义性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发展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关系 的巩固,关系 ,关系 。
主要载体
政治基础
公有制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促进创新
增加就业
改善民生
01
02
03
04
稳定经济增长
③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2.保证社会主义性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p37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 ,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
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1.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我国的分配制度由什么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性质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内容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 。
(1)按劳分配
分配尺度(标准)
结果
劳动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基本工资 岗位 补贴 考评奖 医疗 补贴 实发
许(工人) 3350 120 350 3820
李(技术顾问) 3350 520 350 4220
王(经理) 4000 550 600 350 5500
刘(老板) 50000 某私营公司2021年12月职工工资收入单
(劳动)
(技术)
(管理)
(资本)
探究与分享
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来源有何不同?
(2)按要素分配
要素种类
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劳动性收入
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财产性收入
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3.我国的居民收入的途径
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网店、个体工商户。
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人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其他收入途径
相关链接 P46
a.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
b.按劳分配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4.实行分配制度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实现共同富裕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激发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2)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3)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4)鼓励勤劳创造财富。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
手段一
计划
手段二
市场
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含义 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实行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逐步)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生产扩大
资源流入
生产缩小
价格下跌
供过于求
资源流出
市场中好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1)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2)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3)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可以采取什么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市场
计划
宏观调控
想一想
2.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①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A.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和商品经济的结合问题;
B.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2.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①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