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_第1课时_加法运算律(学习任务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_第1课时_加法运算律(学习任务单)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_第1课时_加法运算律(学习任务单)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加法运算律 学习任务单
【课前任务单】
1.计算下面各题。
34+50= 180+25++75= 420+280=( )+420
50+34= 180+(25+75)= 49+34+51=51+( )+34
2.说一说:在加法算式34+50=84中,34、50和84分别叫什么?
预设:34和50叫作加数,84叫作它们的和。
3.想一想:观察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课中任务单】
任务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找一找:寻找例1题中的数学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3.画一画:用线段图表示出所要数学信息和解答的数学问题。
5.议一议:交流不同思路,展示不同算法
6.看一看:认真观察这两道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7.猜一猜: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8.验一验: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式子吗?能举完吗?
9.想一想: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
10.试一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
【趁热打铁1】
1.想一想,填一填
(1)小优家和学校之间的路线长多少米?
方法一:
方法二:
(2)537+625625+537,这叫加法( )。
我发现:两个加数交换( ),( )不变,这叫加法( )律,用字母表示为( )。
任务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找一找:寻找例2题中的数学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3.算一算:如何列式呢?
4.比一比:比较两种算法,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5.猜一猜:通过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猜想?
6.验一验: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式子吗?能举完吗?
7.想一想:观察列举的例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
8.试一试:请你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趁热打铁2】
2.想一想,填一填。
(1)小优家和小轩家之间的路线长多少米?
方法一:
方法二:
(2)计算537+625+675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和是( ),再加上第三个数675,结果是( );还可以先计算后两个数的和,是( ),再加上第一个数537,结果还是( ),这是运用了加法( )。
我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不变,这叫加法( ),用字母表示为( )。
任务三:探究加法运算律的拓展
3.(1)判一判。
①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吗?
3+4+5=4+3+5
②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了吗?
28+52+74+26=(28+52)+(74+26)
(2)说一说: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律?
148+(a+52)=(148+52)+a
(3)想一想:在刚才学习加法运算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趁热打铁3】
4.358+144+42+56
=(358+ )+( +56)
= +

我发现:加法( )律经常与加法( )律一起使用,这样可以使几个数相加时,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 )再( )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537+625=1162(米);625+537=1162(米)
(2)=;交换律;位置;和;交换;a+b=b+a
【分析】小优家和学校之间需要经过超市,所以需要把两段路长相加,根据图上所示,方法一:可以从小优家出发,先到超市,路线长537米,再从超市到学校,路线长625米,把两段路长相加即可。同理,方法二:可以从学校先走到超市,路线长625米,再从超市到小优家,路线长537米,再把两段路长相加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1)方法一:537+625=1162(米);
方法二: 625+537=1162(米)
(2)537+625=625+537,这叫加法(交换律)。
我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法交换律的认识和应用,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 537+625+675 537+(625+675) 1162 1837 1300 1837 结合 和 结合 a+b+c=a+(b+c)
【分析】小优家和小轩家之间需要经过超市和学校,所以需要把三段路长相加,根据图上所示,方法一:可以从小优家出发,先到超市,路线长537米,再从超市到学校,路线长625米,最后到小轩家,路长675米,把三段路长相加即可。同理,方法二:也可以先从小轩家走到从学校再走到超市,最后从超市到小优家,把三段路长相加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1)方法一:537+625+675
方法二:537+(625+675)
(2)计算537+625+675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和是(1162),再加上第三个数675,结果是(1837);还可以先计算后两个数的和,是(1300),再加上第一个数537,结果还是(1837),这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我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法结合律的认识和应用,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3.(1)①应用了加法交换律;②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2)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见详解
【分析】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交换律:a+b=b+a;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判一判。
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吗?
3+4+5=4+3+5,4和3交换了位置,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了吗?
28+52+74+26=(28+52)+(74+26),等式中先算了74+26,这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2)说一说: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律?
148+(a+52)=148+(52+a)=(148+52)+a, 所以148+(a+52)=(148+52)+a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计算加法时,要看清楚算式的特点和数据的特点,哪两个数相加的和是整十、整百、整千就先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 42 144 400 200 600 交换 结合 交换 结合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358+144+42+56
=(358+42)+(144+56)
=400+200
=600
我发现:加法(交换)律经常与加法(结合)律一起使用,这样可以使几个数相加时,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这样计算。
【点睛】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