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新课引入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力其大小有什么关系? 例如,大人跟小孩掰手腕,很容易就把小孩的手压在桌面上。那么,他们施加给对方的力,大小相等吗? 问题: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左手 右手 力 力 F左对右 F右对左 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F,同时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就受到弹簧的拉力F/。 弹簧 手 力 力 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会感到桌子也在推我们,我们的身体要向后仰。 小象 椅 力 力 我们常说,地面上及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其实,地球也受到它们的吸引,地球和物体之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地球 卫星 力 力 物体1 物体2 力F 力F/ 施 施 受 受 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又是一个定量的问题,而定量的问题通常只靠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来回答。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演示 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阅读)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要同时测量这两个力,你认为应该如何测量? 我们可以通过图3.3-3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时测力计A受到测力计B的拉力????′,测力计B受到A的拉力F。F与????′有什么关系? ? 上面是通过弹力进行的实验,摩擦力满足上面的关系吗?如果是不相互接触的力呢? 从实验中可以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 磁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 内容: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数学表达式: F=-F’ (“—”表示方向相反)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①大小相等,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 ②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异物) ④二者的性质总是相同的(同性) ③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 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例子是很多的 F桨对水 F水对桨 F桨对水 F水对桨 F车轮受到的力 F地面受到的力 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若把驱动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车轮虽然转动,但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就不会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会前进。 陷在泥泞中的汽车,尽管车轮飞转,但是如果泥和车轮之间太滑,车轮得不到足够的摩擦力,车也是出不来的。 许多越野车可以按需要分别由前轮或后轮驱动,必要时甚至可以四轮同时驱动,以便根据车轮与地面接触的不同情况来获得足够的动力。 拓展学习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阅读) 力传感器可以把它受力的大小随时问变化的情况,由计算机屏幕显示出来。 把两个互相钓着的力传感器,同时连在计算机上,其中,一个系在墙壁上固定,另一个握在手中。中上下两条图线分别表示两个力传感器受力的大小。用手拉一个力传感器,可以看到在一个力传感器受力的同时,另一个力传感器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在任何时刻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位同学各持一个力传感器,互相钩着。一人用力拉力传感器朝自己方向运动。从计算机屏幕可在运动的过程中,尽管力的大小随运动时间不断变化,但在运动中的任何时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不要把某个力的反作用力跟这个力的平衡力混淆。 什么叫做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叫做二力平衡。 (初中) mg F F/ F 一对平衡力:同一物体 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 后者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例如F和F/都是弹力),而前者则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例如F是弹力,而G是重力)。 力的性质也不同: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等值、反向、同一直线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不能求合力(效果不能抵消) 能求合力(效果能抵消) 性质相同 性质不一定相同 具有同时性 不一定具有同时性 不同点 相同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将一个电灯悬挂在天花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平衡力 灯对绳的拉力 绳对灯的拉力 灯的重力 练习1. 如图,画出灯的受力示意图,并指出相应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小强说:“我记得初中学过,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会互相平衡,看不到作用效果了,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他们应该互相平衡呀! 应该怎样解答小强的疑问? 举例 鸡蛋碰石头,鸡蛋破,而石头不破。 问: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吗? F1 分析: 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鸡蛋破是因为鸡蛋不能承受F2的作用;石头不破是因为石头能承受F1的作用力。 F2 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小明有了这样的疑问:既然马拉车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为什么马仍然能拉车前进,而不会都处于静止状态?请你帮小明解开这个疑问? 思考题: N N` f 解析:因为在水平方向上马和车除了分别受对方的相互作用力N与N`外,还分别受地面的摩擦力F和f,方向如图所示。 虽然 N=-N` 但对于马和车,分别有: F>N` 和 N>f, 故马和车均能向前运动。 F 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 1.什么叫受力分析? 是指根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结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方法技巧,来确定出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过程。 2.为什么要受力分析? 3. 受力分析的结果如何呈现? 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受力情况 运动情况 4. 隔离法受力分析 (1)研究对象:选择你要分析受力情况的物体 (2)隔离: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划清界限,便于分析弹力、摩擦力等接触力。 (3)分析顺序: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逐个审查确认,确认存在的力画出其示意图。若是多个物体,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析各个物体。 (4)复查:每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情况是否与运动情况吻合?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一个力。 选择研究对象 隔离研究对象 按序分析各力 5. 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而不要画出它施加于其他物体的力。 (2)受力分析只分析真实存在的力:在力的合成中,合力是假想的力,不是真实存在的;在力的分解中,分力是假想的力,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找出性质力,不要效果力,比如没有什么动力和阻力 (3)受力分析不承认“隔山打牛”, 比如给物块一个垂直斜面的外力F,这个力的受力物体就是物块,斜面并不受到这个力F的作用。 θ N f mg 1.什么叫整体法受力分析? 是把具有相同加速度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2.整体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取做整体的几个物体需要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通常题目中有“相对静止”、“一起”、“相同速度”等字眼,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物体加速度都是0,则一定可以视为整体。 3. 整体的外力与内力是什么意思? 例:如图所示,A、B叠放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取A、B做为一个整体,分析A、B及整体的受力情况。 A B B A mBg mAg NAB N地A NBA mBg mAg NAB N地A NBA 内力: 整体内几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外力: 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内几个物体的作用力。 技巧: 整体法受力分析不分析内力,只需要找到整体受到的外力 例1.如图所示,A、B、C三个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三个物块保持相对静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三个物块的重力均为G,分别对三个物块进行受力分析。 C B A F 6.受力分析的两大绝招: (1)结合运动情况反向论证 (2)利用好相互作用力关系 例2: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C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的作用下,A、B保持静止状态: (1)先进行整体法受力分析 (2)再隔离A、B进行受力分析 F A B 2、如图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 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C. 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 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课堂练习 BD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小明撑杆使船离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与船之间存在摩擦力 B.杆的弯曲是由于受到杆对小明的力 C.杆对岸的力大于岸对杆的力 D.小明对杆的力和岸对杆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