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细菌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1个)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2细菌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1个)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 细菌
针头上的细菌
放大5000倍
放大15000倍
放大30000倍
放大70000倍
高倍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一、细菌的发现
细菌是怎么被人类发现的?
自主阅读教材71-72页,阅读过程中勾画关键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细菌是被谁发现的?
2.细菌从哪里来?
3.“微生物之父”是谁?他的贡献有哪些?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造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牙垢,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的小生物,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他把发现的小生物绘制成图,寄给英国的皇家学会,发表在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世人知道了细菌的存在。
一、细菌的发现
列文虎克当年寄文章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信中所附的图之一。
他惊叹地记录道:
“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在人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小居民,比整个荷兰王国的人还要多。”
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
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菌,但当时人们却不知道细菌是从哪来的,有些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细菌到底是从哪来的?
自然发生论
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
巴斯德的实验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1864年7月14日,在法国科学院的报告厅中,巴斯德展示了他的实验结果,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结论:
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变量:细菌的有无
鹅颈瓶
煮沸肉汤,杀灭其中细菌
肉汤仍澄清,没有细菌繁殖
打断瓶颈
肉汤变浑浊,细菌在肉汤中繁殖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巴斯德: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自然发生论:细菌是由肉汤自然产生的
推翻
从细菌的发现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样的认识
巴氏消毒法
保存酒和牛奶
防止外科手术感染
巴斯德还有哪些主要贡献?
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等
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二、细菌的形态
球形
杆形
弯曲或螺旋形
球菌
球形的细菌
称为
二、细菌的形态
杆形的细菌
杆菌
称为
弯曲的或呈螺旋形
螺旋菌
称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二、细菌的形态
幽门螺旋菌
乳酸(杆)菌
霍乱弧菌
大肠杆菌
醋酸(杆)菌
虽然有些连接成长链或球团,但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所以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细菌是多细胞生物还是单细胞生物?
三、细菌的结构
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填写结构名称。
DNA
鞭毛
细胞质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3
2
4
1
5
6
观察与思考
三、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DNA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特殊结构
荚膜
鞭毛
:保护细菌,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叶绿体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动物细胞
细菌
结构 类型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菌















小组讨论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生物
动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真核生物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可进行
自己制造有机物
细菌没有叶绿体
不可进行
大多数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自养)
(异养)
细菌的营养方式
大多数异养
细菌没有叶绿体
不可进行
大多数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光合作用
(异养)
细菌的营养方式
大多数异养
腐生:从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粪便中获取有机物
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身上获取有机物,对寄主有害
共生:从活的动植物体身上获取有机物,彼此有利
硝化细菌——自养
化能合成作用:
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以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过程就称为化能合成作用。
生产者
细菌的营养方式
大多数异养
四、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环境适宜时,20分钟~3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
: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分裂生殖
计算公式:a×2n
(a为原有的细菌个数,n为分裂的次数)
(计算细菌个数的公式:a×2n)
时间(小时) 0 2 3 3.5 4
数量(个) 100
100 ×24
1600
100 ×26
100 ×27
100 ×28
6400
12800
25600
技能训练
计算: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注意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勤洗手、洗澡、换洗衣服!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能够耐受高温和干燥。
电镜下细菌的芽孢
细菌怎么度过恶劣环境?
有些湖底沉积土中的芽孢杆菌经500-1000年后仍有活力
肉毒梭菌的芽孢在时能耐受100℃煮沸5-9.5小时。
消毒灭菌标准是杀死芽孢
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小而轻的芽孢可随风飘散,落在适宜环境,又能萌发成细菌。
芽孢没有使细菌数目增多,只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
为什么细菌分布的如此广泛?
(1)个体小,易扩散
(2)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3)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10亿个细菌
一粒小米
细菌
细菌发现者
列文虎克
细菌的揭秘者巴斯德(微生物之父)
发现史
形态
结构
生殖
杆状
球状
螺旋状
一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DNA(无成型细胞核)
特殊:鞭毛、荚膜
分裂生殖
总结新知
休眠体
芽孢
营养方式
异养
课堂演练
知识点1 细菌的发现
1.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人分别是( )
A.列文·虎克、巴斯德 B.巴斯德、列文·虎克
C.弗莱明、巴斯德 D.列文·虎克、林奈
A
一、选择题
C
2.下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论是( )
A.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细菌由肉汤中原有的细菌产生
C.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D.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3.右图是显微镜下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菌,它们分别是( )
A.球菌、杆菌
B.球菌、螺旋菌
C.螺旋菌、杆菌
D.杆菌、螺旋菌
知识点2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A
C
5.右图为细菌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⑥是尾巴,能使细菌游动
B.⑤是细胞质,含叶绿体
C.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D.④是细胞壁,对细菌具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
【解析】⑥是鞭毛,选项A错误;⑤细菌的细胞质中不含叶绿体, 选项B错误;②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选项C正确;④是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选项D错误。
【主题思考】炭疽杆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能引起人类患病的细菌,严重的患者会因细菌进入血液而导致死亡。请回答6~7题。
6.以下不是炭疽杆菌的结构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D
知识点3 细菌的生殖
7.炭疽杆菌在人体内迅速繁殖,其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
A.种子生殖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出芽生殖
8.假如手上此刻有1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数是______个。( )
A.256 B.1 280 C.2 560 D.25 600
B
C
9.在医学上,人们将绷带、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灭菌的标准是杀死细菌的( )
A.DNA B.芽孢 C.荚膜 D.孢子
B
【解析】芽孢能抵抗各种恶劣的环境,在环境适宜时,又能萌发成新的细菌,故在医学上,人们将绷带、手术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其标准是必须杀死芽孢,以防止术后感染。选项B正确。
10.科学家在寒冷的极地和滚烫的热泉中都发现了细菌的踪迹。细菌几乎无处不在,其主要原因是( )
A.细菌的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
B.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体积小
C.细菌有荚膜,能彻底抵挡外来侵害
D.细菌繁殖速度快,某些细菌能形成芽孢
D
【解析】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速度快。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随风飘散各处,环境适宜时,又能萌发成细菌。这两个特点,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选项D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