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备考经验及策略 课件(共21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高考政治备考经验及策略 课件(共21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高考政治备考经验与策略
2023年10月6日
一、指导思想
我校2024年高考政治以二十大报告为指导,以高考评价体系、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创新能力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一体四层四翼”目标要求。着力夯实基础知识和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积极凝聚高三政治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使我校高三学生在2024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三学生691人,设15个行政班,有物化政、物化生、物化地、物生政、物生地、史政生、史政化、史政地八种选科组合。高一入学分数线为456.5分,在全市排名第17名,全县前200名留在正宁一中的只有133名,全县前20名只有9名,全县前100名只有36名。政治选科情况,物化政两个班,物化生物化政一个混合班,史政地两个班,史政生史政化一个班,物生政物生地一个组合班。在文科班里面没有优等生,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短腿科目,普遍是外语和数学比较差,理科组合班学生之间差异比较大,两极分化严重,为后面教学备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时间安排与目标任务
第一轮: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中 强化基础知识复习
目标:全面识记教材上的知识点,彻底理解概念、原理,并进行基础知识训练。一轮结束时,学生应该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构建起学科知识体系,并具备基本的做题能力。
措施:要求各科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兼顾能力渗透。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整合资料,注意各科高考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和梳理,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在“实”中求活,在“实”中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重视学法指导,重在夯实基础。
第二轮:2月中至4月中 专题复习,分项突破
目标:针对一轮复习查缺补漏,主要是对学科知识进行专项突破,完善知识体系,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做题的方法技巧,重在培养学生做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应试能力。
措施:第二轮复习是以专题讲座和综合训练相结合,课堂上要精讲多练,不断回归教材,进一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突破与提高。要着重抓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抓综合学科考试方法、技巧的培养与提高。
第三轮:4月中至5月底 模拟训练 综合提高
目标:熟练掌握做题方法、技巧,提高做整套题的能力,训练应试能力和技巧,训练有素的应试心态。
措施:各学科在研究高考有关信息基础上按《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要求,尽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突出某些能力的训练。本阶段着重做各地模拟试题、信息卷,注意强化学生考试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考试技能与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保持最佳的临考状态。同时,适当回归教材,防止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遗忘。
2024年6月初 考前回归教材,学生心理疏导。
四、备考方法与策略
1.把握高考动向,明确备考方向
从近五年的高考动向来看,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育人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根据高考动向,我校在备考中认真贯彻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目标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法治建设等内容。具体表现为: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内容)
(2)结合热点,价值引领。(热点时政)
(3)育人为本,关注素养。(核心素养)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1)夯实基础,前挂后联
①强化意识
限时意识
做题、讲题
交流、展示
背诵、默写
——效率
规范意识
书写规范
答案条理
——细节
得分意识
做题
知识梳理
错题整理
——思维
②归纳整合
高三一轮复习,必须步步为营,夯实基础。要想学生掌握的好就不能仅仅是单个知识的背诵,根据政治学科的具体情况,每目、每框、每课、每单元甚至是整本课本的具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布局等,在教师掌握并整理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专门学习并要求整理掌握。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1)夯实基础,前挂后联
③惜时高效
课前3分钟+课上5分钟,检查落实
课前
课上
师生合作解决重难点
课后
办公桌的便利贴 巩固提升
(2)搭建平台,强化思维
①发挥学生主动性
选择有价值的题目
初做时的思路
“拨乱反正”的过程
由“一个” 到“一类”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2)搭建平台,强化思维
②个性化辅导,一生一案
③考后反思
学生的考试分析包括
考前:状态 心态 
考试过程:对不同题目的处理
考试课目:成绩的分析 试卷的分析
考后:心态的调整 问题解决的办法
透过字体看态度 审阅内容看贯彻
后续工作看落实 从细从严看坚持
(3)优秀资源,深度挖掘
①高考题、错题
衔接谋划 高一高二错题、典型题与高三衔接 立足整体,提高复习成效
选择题 好的材料题型互练,一题多用 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主观题 侧重解题设计,构建思维模型 外改答案,内改思路
②集体智慧,群策群力
每周的集体备课,提前确定发言人,制作讲解课件,带领大家串讲课本基础知识。遇到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充分讨论。
除了集体大备课之外,还会通过跨年级纵向备课的方式,分享交流经验。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3)优秀资源,深度挖掘
③微专题
④专家讲座
微专题不仅可以优化教学内容,细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精准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是针对某一知识进行专题化,也可以针对某一时政热点专题化。
利用优势资源,搭建平台
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知识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实现拓展思维、智慧共享
1、坚持“一年高考三年备”的总体思路,从高一开始让学生树立备战高考的思想,坚持周考月测,将教材的知识点融入日常训练测试之中。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对同一知识的考试模式、题型及做答技巧有了较好的提高。以考定教,以考促学。凡考必奖,张榜公布,召开奖励大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后及时召开反思会,学校的反思会、年级反思会、学科组反思会,及时制定整改措施。2、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做实做好基础知识复习。落实立德树人、紧扣时代脉搏,宏观把握教材,立足学科基本概念、观点、方法,紧扣教材基础,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理清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明确基础知识、清楚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总体教材观,纵向把握知识脉络。在复习中选用经典试题并限时训练,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把重点知识真正落到实处、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3、二轮复习,强化时政热点复习。根据高考长效和最新热点确定时政热点专题,借助网络资源,对标高考,精心筛选热点素材,并有效整合形成每一个热点专题的背景材料。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设计问题并付专题训练。热点专题复习:教师借助背景材料解读热点;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背景材料或者根据材料多角度调动知识;教师在学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点拨提升,让学生能够熟悉热点并运用学科知识分析热点;通过限时训练巩固落实热点知识。专项训练时注重将长效热点、考点与不同题型、不同时政背景结合,加强训练效果良好,让学生在不同题型训练中明白考试的套路,掌握做题技巧与方法,提高做题的得分率。5、三轮复习中,熟练掌握做题方法、技巧,提高做整套题的能力,训练应试能力和技巧,训练有素的应试心态。在研究高考有关信息基础上按《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要求,尽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突出某些能力的训练。本阶段着重做各地模拟试题、信息卷,注意强化学生考试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考试技能与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保持最佳的临考状态。同时,适当回归教材,防止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遗忘。依托复习资料确定题型专题复习内容,传导类、漫画类选择题;辨析评析类、体现说明类、原因意义类、措施建议类、开放探究类等非选择题。试题选择以近几年高考真题为主,特别是高考真题中的非选择题,训练学生先作答,老师再批改点评。学生根据老师点评,明确解题思路,再次书写答案,通过专题复习探究,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方法法和不同题型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辨识训练加以巩固,提升学生应试能力。
我校的备考具体策略
4、抓好临届生的课后辅导,二轮开始复习后,针对他们薄弱的知识狠抓教材基础知识补缺,同时寻找相关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专门进行习题讲解和方法指导。5、转变传统的复习方法:二轮复习训练过程中,由原来的先讲后练转变为先做试题后讲解,针对性的学生的出错率会大大降低。考前训练回归教材很关键,每轮复习结束之后,对知识点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遗忘,及时巩固知识回归教材很重要。加强巩固知识,防止知识遗忘。6、新旧高考过渡中的考试,侧重考查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体现在教材中则是考察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材知识体系。在2024年高考备考中,专题复习中注重以核心素养为线索贯穿教材知识体系。以核心素养为线索来打通七本教材的教材体系复习,让学生横向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7、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课标,把握高考的命题范围、知识点、试题类型,以及试题特点,指导2024年高考。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乙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关键能力考查,通过创设真实典型的问题情境,夯实提能,引导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促进教、学、考的有机统一,助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助推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试卷延续了近年的命题风格和特色,保持结构、形式、难度的相对稳定,坚持“稳中求新”主基调。在把握这个总体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备考复习工作。8、领导顶层设计,学校专业引领。学校领导结合最前沿的信息,依据校情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高考备考计划。对整体高三的复习备考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2023年6月9日下午,我校就召开了2024年高考动员大会,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重视,对后期的备考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3.科学规范答题,提升方法技巧
(1)科学规范答题
想要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表述流畅、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维性的统一。
(2)强化训练中提升解题方法技巧
主观题答案构建要求:①序号化; ②段落化; ③标点化。
解题技巧要求:①先重点,后其他;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后创新;④先把材料语言转化为教材专业术语,再检索回顾教材相关观点原理,并进行对接教材规范有序组织答案。
4.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国家大事
政治是一门与时事关联紧密的学科。在高考中,政治的主观题、选择题材料选取,大部分通过时政热点问题来设置,这需要我们平时对时政热点有一定的积累和思考。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注意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一些新提法、新政策。以便在做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给答案锦上添花。
一轮复习具体安排:
必修一:考点9+习题4+复习2=15课时
必修二:考点8+习题4+复习4=16
必修三:考点22+习题9+复习2=33课时
必修四:考点25+习题9+复习2=36课时
选必一:考点20+习题9+复习2=31课时
选必二:考点21+习题10十复习2=33课时
选必三:考点16+习题13+复习2=31课时 总课时195课时
暑假复习安排:
时间:2023年7月31日---8月30日
内容:必修一+必修二
总课时:20课时
高三上学期:
时间:9月1日---2024年1月初
内容:必修二(3、4课)---选必二
总课时:120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