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这一章节的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主要介绍了物体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掌握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提高观察微小事物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2.掌握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3.提高观察微小事物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掌握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对于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和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还不够熟悉。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放大镜和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看过很小的东西,但是看不清楚,需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呢?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物质的三态和分子运动。第二环节:讲解新知1.教师通过实验展示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过程:教师取一张报纸,让学生观察后记录其大小。然后教师将报纸放在放大镜下,让学生再次观察并记录其大小。最后,教师将报纸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再次观察并记录其大小。)2.教师讲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并记录。(操作方法: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放大后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第三环节: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操作方法: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如纸张、水滴、花瓣等,并记录观察结果。)2.教师提供一些小样本,让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样本:教师提供一些小样本,如昆虫、植物细胞、血液细胞等,让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第四环节: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和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2.教师让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学生观察到显微镜下的样本比放大镜下的更清晰,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更高。)第五环节: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作业:观察周围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并说明使用了什么工具。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准强光源。六、板书设计:物体的放大和缩小1.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2.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体的放大和缩小的原理和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有些学生在操作放大镜和显微镜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观察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