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二政治课件(共42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二政治课件(共42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历史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科学精神】
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区别,理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公共参与】
在实践中要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学习目标
1.人民群众的地位?概念
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社会变革?)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4.群众观点的内容和地位
5.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地位?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阅读课本P66-70页,思考下列问题,并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议题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01
思考:什么是人民群众?
判断下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
1、人民群众的含义、范围?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判断: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注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
全体公民
思考:犯罪分子,属不属于人民群众?
误区:人民群众是指广大劳动群众
(不属于)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019年7月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把健康中国的理念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让全民健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
①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能直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解析】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
③: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说法错误。
①④:把健康中国的理念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让全民健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针对性练习
人民群众是怎样推动历史的发展,具体有哪些作用?
(1)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 人民群众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资料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材料一:吴承恩自幼熟悉古代神话故事,由于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天竺学习佛教的经历为蓝本,吴承恩经过整理、构思,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历时七年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的?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材料二:一部交口称赞的《西游记》,除了精彩剧情、演员精湛演技,也离不开服饰、妆化、道具和布景等,《西游记》大到场景道具,小到妆发造型,剧组狠抓细节,匠心制作成就经典。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的?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材料三:影视作品《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目前正在申请扮演世界名著中同一主角传承最多代的家庭的吉尼斯纪录。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的?
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表现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判断: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
思考: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材料三: 1978年12月, 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签下一份合同,打破了大锅饭。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B.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C.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方式)
3. 人民群众的作用:
郑板桥有首诗《竹石》,习近平同志略作改动,作为对7年上山下乡经历的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立根原在群众中”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③人们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④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①④:“立根原在群众中”,从哲学角度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人们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无关。②与题意不符。③:“人们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该观点正确,但不是“立根原在群众中”的哲学依据。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针对性练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观、执政理念、执政思维、执政文化的精辟概括和精彩阐述。这一论述是基于人民群众( )
①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真正的英雄
③是引领和促进社会变革的领导核心
④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表述不完整,①错误。②④:“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观、执政理念、执政思维、执政文化的精辟概括和精彩阐述,这一论述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③: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引领和促进社会变革的领导核心,而不是人民群众,③错误。故本题选C。
针对性练习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②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①②: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基于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①②正确切题。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但不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③错误。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A。
针对性练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议题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02
(1)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依靠人民。
(2)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3)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区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强调的是思想、态度,群众路线强调的是行动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为什么、地位)
2. 群众观点
(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思想上
1978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1978年冬,小岗 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实行包产到户,并于第二年秋实现温饱。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3.群众路线:
----行动上
(1)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有关网站、客户端首页首屏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等专栏,推动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各大平台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参与人员愈发广泛,各平台征求意见页面总阅读量达6.6亿次。
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中,参与网民既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从业者;既有各领域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也有生产一线的广大职工群众,其中超过97%是实名留言。
倾听民意,反映民情
决策利民,实施靠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
①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②是新时代城市建设中的自我“扬弃”
③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决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应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①: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材料中《建议》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这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①符合题意。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是新时代城市建设中的自我“扬弃”,②符合题意。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③错误。④:应该是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而不是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④错误。故本题选A。
针对性练习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群众路线是党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③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
④人民群众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①:材料强调谋划发展要坚持问计于民,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①符合题意。
③: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的体现,故③符合题意。
②: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故②错误。
④: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
针对性练习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①人民群众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③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①不选。
②④: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故②④入选。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
针对性练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党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
①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依靠人民
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群众观点决定我国社会发展的道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①③:材料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①③正确。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④:群众观点属于社会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B。
针对性练习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和领导者
②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③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实践的主体
④人民群众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但不是领导者,①错误。
②: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②错误。③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表明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针对性练习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
而群众路线则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与体现。
社会历史的主体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世界观】
内涵
意义
要求
课堂小结
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的作用
习近平在2022年省部级干部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人民群众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根本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解析】①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根本要求,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从政治生活来讲,而不是从哲学生活来讲,②不符合题意。③: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错误。故本题选C。
课堂巩固
2021年7月,汛情灾情,牵动四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不畏艰险、顽强斗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不怕劳累、连续作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材料体现的社会历史主体观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性和上升性的统一
③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①④: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抗灾为民救民,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生动体现,①④正确。
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②错误。
③:试题限定的是社会历史主体观,“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属于认识论范畴,不符合试题规定性,③排除。故本题选B。
课堂巩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该目标的提出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
①人们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真理总是在原有的正确认识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任何真理都是主现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①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提出来的,说明人们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②: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而不是在原有的正确认识中发展,②错误。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属于认识论,④排除。故本题选C。
课堂巩固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
能力提升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②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2022全国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12分)
能力提升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问题逻辑(分解设问)
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12分)
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群众观点
材料分析
为什么
原因
(12分)
3-4点
第二步:调用知识——从共性上思考如何做(构建主干)
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做法)。
第三步:解读材料——理解材料逻辑(提取信息)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第四步:组织答案——规范作答(原理知识+材料)
参考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之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牢记使命,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③始终以人民为标尺,答好人民的考卷,真正做到了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④满足人民的关切、期待,深人群众调查研究,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
⑤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