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遵守规则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遵守规则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遵守规则》
一、教材解析 本框题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规则对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从而发自内心地遵守规则以及力所能及地维护规则。学好本框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公共生活,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合格公民。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公共生活准则,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随意破坏环境等。但是部分学生在没有他人监督或者大多数人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容易迷失自己,缺乏自律意识,做出一些破坏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自己遵守好规则就足够了,他人是否遵守规则和自己无关,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的、真实的案例,触发学生内在的感官体验,唤醒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发自肺腑地敬畏规则,尽己所能地维护规则,同时关注社会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社会规则的改进建言献策。
三、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融入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剖析和解读,提高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自觉性;锻炼参与公共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能力。 道德修养: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健全人格: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生活自律习惯,尊重和敬畏规则做人品格。 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积极改进规则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等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情景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研学之旅 出示网红大熊猫的视频,猜猜本节课研学旅行地在哪。(成都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通过交通事故视频,引出本课主题,说明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学生积极参与课前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做好学习准备,聆听教师言语导入,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好预习。
环节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教学内容: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成都熊猫繁育基地邀请函,邀请同学们当“规则劝导员”。 场景一:劝导在熊猫基地大声打电话的小朋友。 观看罗翔讲述规则与自由的视频,并和学生一起做出总结“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观看邀请函,明确课堂任务。 了解文明参观要求,理解违反规则,损害他人利益,则越过了自由的界限。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理解违反规则将会付出代价,明白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环节二: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内容: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预设过程(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场景二:熊猫基地故事乐园 探究与分享:许衡的故事 引发学生思考: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场景三:“get新身份 : 我是评论员” 观看“不文明投喂情况通报”视频。 3.引导学生思考:游客因私自投喂,真的是无意之举吗 你如何看待动物园的处理结果? 教师总结强调自律与他律结合的重要性。 4. 笔记:自觉遵守规则的做法 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明确个人行为底线,独立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感受自律的品质。 观看视频,认真思考。 知道自律和他律密不可分。 知道自觉遵守规则应该通过他律与自律结合,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实现。
环节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教学内容:3.如何维护规则,4.为什么要改进规则,5.如何改进规则。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场景四:pk辩论 针对网络上,两种不同的评价, 我们应该质疑规则还是坚定维护规则 2.我在行动——出示熊猫基地中的不文明行为,提问学生:参观途中,面对不文明参观行为,你会怎样做?以此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我们该如何维护规则,并提示如何提醒他人遵守规则的方法,引出如何自觉坚定维护规则 3.方法与技能:劝导他人的技巧 4.展示案例,讲解为什么要改进规则(P31). 5.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规则? 1.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知道应该坚定维护规则。 2.观看基地内不文明行为,思考:面对他人的不守规则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指导具体维护规则的做法。 3.了解劝导他人的技巧。 4.结合现状,知道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具体改进规则的做法。
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下列对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C ) A.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B.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C.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D.自由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2.“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类社会形成一系列社会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为了( B ) ①最大限度地限制人类活动自由
②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
③保证社会秩序的和谐有序
④保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如果你是漫画中的“儿子”,你会规劝妈妈( A )
①小心点儿,多看看车慢点走
②敬畏规则,将它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③社会需要规则,人人都要遵守
④珍爱生命,远离危险,从自身做起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排队,排才对!”各大城市把每月的11日确立为“排队推动日”。它的意义是( D ) ①有利于培养公民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习惯
②能够增强所有公民的规则意识
③有利于打造一个平等友爱的社会环境
④有利于文明礼让,共塑文明新风尚 A.①②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