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 5.3《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课题 5.3善用法律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宪法的意 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 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 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前两框“法不可违”和“预防犯罪”旨在知法,第三框旨在知法的基础上用法护法。本节课选取第五课第三框,包括“遇到侵害依法求助”。主要讲述依法维权的途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前两框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违法无小事,要自觉遵章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作为《做守法的公民》最后一框,本框也是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最终落脚点,不仅为后边的八年级下册法律专册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核心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依照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获取法律帮助的方式。 道德修养: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法治观念: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健全人格: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意识: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形成全民守法学法用法的氛围。
重点 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难点 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观看视频:商家“反向抹零”被罚 江苏扬州一商家因“反向抹零”多收顾客4分钱而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款2600元引起争议。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糕点店使用微信付款时,票据金额为34.16元,而商家实际收取金额为34.2元,多收了0.04元。 负责侦办此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接到投诉人举报,说商家多收了4分钱,到达现场后发现商家还有对其他顾客多收费的行为,我们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的,并没有罚得重这一说法。” 类似的处罚案例屡见不鲜。浙江嘉兴一饭店因“反向抹零”0.2元被罚款1500元;广西柳州一出租车司机因“反向抹零”0.7元被罚款500元...... 引入课题: 善用法律 材料阅读 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会,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一)1.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PPT图片+材料呈现) 镜头一: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读大学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镜头二:某村三户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橘因承包合同,当年获利颇丰。有的村千部都看着眼红,想毁约。村民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 教师总结: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四川成都,吴小姐带着家人到一家餐厅吃串串小火锅,价目表上标明每根串串只要0.2元,全家4个人总共吃了210根串串。没想到在结账时,店家居然说他们吃了1200多根串串,共计消费280元。吴小姐说自己没吃那么多,可店家却表示:竹签都是从你桌上收过来的。 吴小姐惊呆了,她实在是想不出来这多出来的签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于是她便开始自行寻找“签子的出处”。 只见店里的串串,即使是三片娇嫩的白蘑菇都用了九根的签子,更别说用了五根签子的两片火腿肠了!于是吴小姐指出了商家的这种不合理做法,但商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对,反而不断强横的要求吴小姐赶紧付钱,不要为了“逃单”而找寻各种各样的借口在这里“挑刺儿”。 与对方协商未果,吴小姐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来维护合法权益。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诉讼的含义、地位、种类?? 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 想一想: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教师总结: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作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目标导学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三)青少年为什么要有勇有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朝阳区是北京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朝阳群众"的身影其实随处可见,他们可能是商场超市里的保安,可能是路边的志愿者,又或者仅仅是晨练所见的一个个平凡路人。 无论是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明星涉毒案件,还是小到路边猜瓜子诈骗的治安警情,因被"朝阳群众"举报而被警方打击惩治的案件已不胜枚举,甚至有网友戏称"北京朝阳群众"成为继中情局、克格勃等世界王牌情报组织之后的又一"王牌"。 思考:朝阳群众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道理呢? 教师总结: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天,曾被欺凌过的女生小林和另外两个女同学小方和小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两个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搜身。 小方说:“我们去和两个歹徒拼了。” 小林非常害怕,颤抖地说:“我们别管这事了,和我们没关系,他们很恐怖的,我们快走吧!” 小冬说:“你俩盯住歹徒,我去报警。” 小冬去报警期间,一向正义感很强的小方,看到被搜身的同学遭受歹徒的轮番脚踢,忍不住冲了上去,企图拉开歹徒;然而势单力薄的他,最终被手持凶器的歹徒打晕。。。。。。 教师总结: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③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四)青少年如何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观看视频:2021年1月22日17时许,一名男子在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辖区东风西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门口持刀致伤7人后,劫持1名人质。18时40分许,现场处置特警果断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安全解救人质。 被他劫持的孩子,叫小万。 这个孩子,超乎寻常的镇定。 被劫持了漫长的一个多小时,他没哭没闹,也没挣扎逃跑,没做出任何可能激怒凶徒的举动。 他只是要求喝水。那很可能是为了给警察创造解救他的机会。 当凶徒说要杀死警察时,他还轻轻摆手,对警察说:“不要过来。” 教师总结:①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材料阅读 图片活动感悟 分组讨论交流分享 材料阅读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并感悟 小组讨论 材料阅读 思考并感悟 思考感悟 阅读材料 观看视频 阅读思考 引导学生体会未成年人维权的必要性,遇到类似侵权行为时能够依法维权。 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认识诉讼,增强学生依法寻求法律救济、依法维权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激发正义感,懂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引导学生见义勇为有做到有勇有谋。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