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6.2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上册课标 要求 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教材分析 《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内容。本框题共有两目内容,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懂得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主要讲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e实现永续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本框题是对第一框题《正视发展挑战》的延伸在第一框“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的基础上从“怎么办”的角度来分析人口天one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以及我们的态度与选择、行动与策略,从而回应本课课题——建设美丽中国。学情分析 随着学识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丰富,九年级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有所了解,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初中生的思维深度、社会经验有限,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难以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学生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认知是浅层的,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不够了解;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动不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国情常识,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要求,懂得走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能够在生活中做维护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法治观念: 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九上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海洋的重要性 思考: 人类应该如何与海洋相处?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通过视频,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授新课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无视反对!日本宣布8月24日起开始核污染水排海! 海洋,这个曾经充满生机和纯洁的地方,瞬间变得危机四伏。核污染水在海中泛起,如同黑暗的魔咒,迅速污染了每一片海域,伤害了无数无辜的生命。那些曾经在海中畅游的鱼儿,如今在痛苦中挣扎。那些曾经在海滩上欢歌的贝壳,如今在悲伤中破碎。 思考:为什么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大海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谴责? 播放视频:视频: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相对于火力发电,核电是清洁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环境的物质。生产相同的电能,核电站消耗的燃料较少。并且使用的铀燃料,只能用作发电。而火力发电,使用的煤炭资源,储量是有限的。 从长远来看,核电站的产生的效益较高。核电站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的机械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就业率,有力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开发利用自然? 出示文字材料:多少人因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担心失去了“海鲜自由”。谁承想,在新疆的大漠戈壁、盐碱湖泊,竟然养出了几千吨生猛海鲜,着实令人震惊。 像麦盖提县的澳洲龙虾、察布查尔县的罗氏沼虾、巴楚县的斑节对虾、尼勒克县的三文鱼…… 神奇的新疆海鲜纷至沓来,不但攻占了盒马鲜生、华润万家、永旺超市,甚至反向出口到俄罗斯、马来西亚、芬兰等传统渔业强国。 尼勒克的三文鱼,更被冰川雪水长年滋养,口感鲜、嫩、润、滑,不但让离海最远的新疆人实现了“三文鱼自由”,还直接出口到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 是的,你没有看错!日本一边在排放核污染水,一边从新疆进口三文鱼! 思考:当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成为吃海鲜的首选之地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出示文字材料:新疆海鲜上市背后的故事 新疆海鲜上市的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客观现实: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低洼盐碱水域,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但经济发展对土地的要求,生态环境的挑战,让守住18亿亩耕地并不容易,如何既发展又守住耕地红线因此成为重大课题。压力的同时,新的解法也在不断产生。其中一个重点是,如何将一些现在不是耕地的土地利用起来,比如盐碱地就是一个重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打响了“第一枪”:推进低洼盐碱地养殖。有了国家政策引领与撑腰,盐碱地面积占全国1/3的新疆,掀起“人工造海”的高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兵团第三师的红旗农场,建成了新疆第一个盐碱地海鲜养殖基地。 思考:曾经的盐碱地变成如今海鲜养殖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什么启示?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出示文字材料: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播放视频:余村发展经验 思考: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余村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播放视频:海绵城市 思考:海绵城市的建设启示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应该怎么做? 出示文字材料: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 出示文字材料: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已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还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为形成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立法方面) 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相关犯罪案件2.9万起,公安部挂牌督办155起重大案件。公安部同时公布1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执法方面)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播放视频:视频:美丽中国 畅想:你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是怎样的? 阅读文字材料 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结合文字材料 思考问题 结合文字材料 思考问题 结合文字材料 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结合文字材料 思考问题 结合文字材料 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通过视频及文字,认识到人类要开发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通过文字材料,了解新疆海鲜,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文字材料,思考新疆可以养殖海鲜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通过文字材料,认识到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通过视频,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 通过视频,认识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通过材料,理解绿色生活需要我们一起践行。 通过材料,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通过视频,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以及时代图景。课堂小结 见课件作业设计 见课件板书设计 见课件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材料充实,时效性强。 缺点:设问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回答有一定难度。改进:加强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