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温度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教学难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教学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但读摄氏温度时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引导。摄氏温度的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但只要把读的问题解决了,写也就水到渠成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使用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验习惯。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就牢牢的掌握了这一点。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创设情景,引入“温度”学生观察冷、热两组图片,描述感受,导出“温度”的概念。(二)实验探究,合作建构创设情景,趣味探究,认识准确测量温度的意义和必要性。1、展示生活中与温度相关现象的图片,使学生明白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强调准确知道身边环境和物体温度的必要性。2、学生上台演示课本P47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有时候仅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判断长短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明白必须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才能准确测量温度高低。(三)使用自制温度计测温度,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⑴提出问题:(出示自制温度计老师简介自制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这个温度计能不能测水温 ⑵实验探究:①把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同学们观察思考:发生了什么现象 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个现象 由学生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②观察温度计液柱上升,引导学生思考:液柱会一直上升(下降)吗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当玻璃瓶放入被测物后,玻璃瓶中的液体温度与被测物温度相同时(热平衡),此温度决定了液体体积,体积决定了液柱的高度,从而就知道温度的高低。③将热水中的温度计拿出来,学生观察温度计直管内液柱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小瓶离开了热水,测的是谁的温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看来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必须始终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只有与被测液体温度相同时,才可以准确反映出被测液体温度的高低。(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放回到热水中,又观察到液柱上升到停止)(学生通过观察老师使用自制温度计测两杯水的温度,思考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生在知道原理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替换法”、“热平衡”等科学方法和知识。)⑶小结评价(四)温度计的构造、温标方法、读数方法。1、对比自制温度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通过对比自制的温度计和实验用温度计,使学生了解液体温度计的构造,进而引出温标方法。2、摄氏温标通过视频和老师讲解,让学生知道摄氏温标办法和摄氏温度规定。学生在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数的过程中,老师讲解生活中常见温度,使学生知道体温和环境气温,并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注重健康生活。3、认识常见温度计学生看图识别常见温度计,通过比较它们的区别,了解温度计的用途、量程、分度值。(五)用温度计测温度(“温度达人”评选活动)先估测两杯水的温度,然后让学生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水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发现、讨论操作中的暴露问题,将问题展示出来,最后总结出规范的操作要点。通过开展“温度达人”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温度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体温计学生观察医生测体温的动作,判断测量过程中是否有不妥之处,引导学生发现、知道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工作原理。(七)其它类型温度计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其它类型的温度计。(八)总结反思,自主评价学生对照本课的学习目标,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学生自主评价本课学习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