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5.1两种电荷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5.1两种电荷 教案

资源简介

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连接电路,会规范的画出简单电路图。
教学难点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及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三、教学分析
本节是学生初步接触电学知识的第一节,主要任务是既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电学兴趣。学生对电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从前课程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初中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本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借助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摩擦起电
新课导入
提问:冬天我们有时脱毛衣会观察到什么神奇现象呢
学生实验(分组做)
(1)先用塑料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再用塑料刻度尺与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摩擦过的塑料刻度尺有了不同的性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活动2【讲授】两种电荷
视频: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1)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绝缘的支架上,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如图书P32-15-1所示,让学生观察吸引和排斥情况。
(2)互动
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样作用 两根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又怎么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又怎么样
小结:
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如果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由本实验也可看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1-c-n-j-y
基础练习1:
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拓展练习2:
用丝线悬挂a、b、c三个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那么( )
A、三个小球只有一个带电
B、三个小球都带电
C、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同种电荷
D、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异种电荷
互动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荷
小结:
①根据定义看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
出示验电嚣,了解其结构演示3: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互动: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两片金属铂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板书:
(4、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5、互动:
验电器能检验出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吗
小结:能,看张角的大小。
6、电荷
描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活动3【练习】两种电荷
【当堂练习】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_____电,也有可能______。
2.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 )
A.A、C带正电,B带负电 B.A、C带负电,B带正电
C.B、C带正电,A带负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