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1978-—)
实践层面
理论层面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四个面貌
②三次飞跃
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
(2)意义
历程
(1)起步阶段(1978年到1992年)
(2)逐步深化阶段(新阶段、新水平)(1992年到2013年)
(3)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现实意义
①重要法宝
②必由之路
③两个关键一招
巨大成就
重要地位
历史意义
背景:
“文化大革命”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
1.国民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僵化,生产力低下,片面强调重工业,国民经济比重失衡,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2.政治思想:
没有完全摆脱左倾错误思想,新时期工作徘徊不前。
3.国外现状: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下,西方国家加速前行,把中国远远甩在身后。
1.开启标志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时间:
(2)内容:
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一)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
(3)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注意: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伟大的转折点。
改革:
开放:
即对内改革。我国改革的实质是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4)我国改革的实质
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改革方面:
农村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位庄稼汉把分田到组“秘密”改为分田到户,搞“大包干”。18个鲜红的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范本。
1981年,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在茅草屋农舍前合影
(2)开放方面: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多层次,由东到西,沿海沿江沿边层层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边、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
全方位,针对各种类型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
宽领域,由经济领域到科教、文化等领域。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二)逐步深化阶段(新阶段、新水平)(1992年-2013年)
(1)改革方面: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2)开放方面: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三)全面深化阶段(2013--至今)
(1)改革方面: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
(2)开放方面: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主体
领导核心:
主体力量:
中国共产党
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2019年推进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小结:
三、改革开放的意义
1.历史意义:
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1)四个改变:
(2)三次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现实意义:
(3)重要法宝: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4)必由之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5)两个关键一招: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3.巨大成就:
4.地位: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5%。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四、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未来改革开放的道路更长。
③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为什么?
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四个面貌
②三次飞跃
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
(2)意义
历程
(1)起步阶段(1978年到1992年)
(2)逐步深化阶段(新阶段、新水平)(1992年到2013年)
(3)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现实意义
①重要法宝
②必由之路
③两个关键一招
巨大成就
重要地位
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届三中全会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南巡和十四大
党的十九大
加入世贸组织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92年
2001年
2017年
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连一连:
(1)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2.判断并分析:
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错误,以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基础性作用”错误,应是“决定性作用”
3.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对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有( )
①改革开放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的某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④改革开放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