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2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课程标准
为什么两地均位于30°N(受副高控制),景观差异如此大呢?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理想状态下全球气压带的分布
观察:全球实际状况下的气压带风带是否呈带状分布?原因?
学习任务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如图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完成下列要求。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简述理由。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简述理由。
冷
冬季:大陆上为冷高压
高压
夏季:大陆上为热低压
热
低压
2.如果在图a和图b中,以空气柱为中心各绘几条闭合的等压线,该纬度范围的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
高压
高压
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低压
低压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3.(1) 找出1月份北半球陆地与海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思考北半球1月份陆地和海洋高低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副极地低压带
1月,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亚欧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
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南移,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保留在太平洋上的称为阿留申低压,保留在大西洋上的称为冰岛低压。
3.(2) 找出7月份北半球陆地与海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思考北半球7月份陆地和海洋高低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7月,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形成热低压,亚欧大陆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势力最强。
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移,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保留在太平洋上的称为夏威夷高压,保留在大西洋上的称为亚速尔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副热带高压带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压线更平直,
且沿纬向延伸。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4.比较南、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差异。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的热力差异小
时间 温度 气压 被切断的 气压带 北太平洋 亚洲大陆 北大西洋
1月
7月
①分布: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陆低海高
陆高海低
陆高
海低
陆低
海高
副极地
低压带
副热带
高压带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②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
(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海陆气压中心小结
1.(2020·上海卷)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海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出2.8 ℃,这种“暖冬”现象与某一气压系统的减弱有关。这一气压系统是( )
A.阿留申低压 B.印度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D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 1 025 hPa 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下图为“近几十年来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距离远近 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 D.地表起伏
C
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范围大小的变化反映了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西伯利亚高压是由冬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的,其强弱取决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温度差异。
2.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我国
A.夏季旱灾多发
B.冬季多低温冻害
C.夏季洪涝多发
D.冬季旱涝灾害频繁
大陆出现冷高压的季节为冬季,排除A、C。
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范围较大,说明高压势力强,冷空气对我国影响大,导致我国冬季多低温冻害,B对、D错。
B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甲)及附近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控制甲岛屿的气压中心属于
A.西伯利亚高压延伸部分
B.夏威夷高压的延伸部分
C.极地高压带的一部分
D.副极地低压带的一部分
D
4.图示时期,甲岛屿降水较多,其降水类型主要为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由经纬度、等压线和槽线等信息判断,甲岛正值阿留申低压控制,阿留申低压为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后保留在海洋上的低压中心。故D正确。
甲岛屿被槽线贯穿,槽线附近易发育锋面系统,会给甲岛带来丰富降水,故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D正确。
D
(2021·山东地理)“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右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被切断
风带变化
比如: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
印度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小结1:全球实际状况下的气压带风带
风带发生季节变化
形成季风
学习任务二:季风环流
概念: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成因:
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
为什么亚州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区域?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南亚
小结2:
季风环流
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夏季风)
亚欧大陆
太平洋
0
30
赤道低气压带
东亚
南亚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澳大利亚
亚欧大陆
太平洋
东亚
南亚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西北季风
赤道低气压带
0
60
澳大利亚
东北季风
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冬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东亚季风: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南亚季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冬季
夏季
知识解密
北回归线
撒哈拉沙漠
中国东部
回归线上的“绿洲”
副高→降水稀少→沙漠景观
夏季风→降水丰沛→呈现森林、草原景观
夏季风→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夏季风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试着独自分析一下: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冬夏季风
1. 风向
1月为西北风,7月为东南风。
2. 成因
(1)1月(南半球夏季)
(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而形成西北季风。
(2)7月(南半球冬季)
【主因】本身就处于东南信风带的控制下;
【次因】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压中心。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最明显的是
A.1900年 B.1930年
C.1960年 D.1990年
C
6.1910~192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增多
B.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低
C.南方地区棉衣畅销
D.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早
D
解释:距平值大于0,季风势力强,小于0,季风势力弱。读图可知1910~1920年期间,夏季风较强,冬季风较弱;因此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我国北方降水增多,冬季较暖。我国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减少;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应偏高;冬季风较弱,南方棉衣滞销;夏季风较强,春季气温回升时间早,导致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早。D正确,A、B、C错误。
(2021年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的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1)C (2)B
考向2 季风环流及其风向的判断
(2023年四川乐山模拟)如图为我国东部某地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据此完成第3~4题。
全优82页
3.导致8—9月该地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
B.洋流流向发生变化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冬冷夏热,夏雨稍多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答案】3.D 4.D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鄂霍次克海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影响显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较多,但航运不发达。如图为鄂霍次克海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
(1)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鄂霍次克海所处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距阿留申低压中心近,冬季风风力大,势力强;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力与风向稳定。
(2)分析季风环流对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 冬季与夏季受强大的冬夏季风影响,海上风急浪高,不利于航运;冬季受寒冷冬季风影响,海面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南部海域出现浮冰,不利于航运业发展;暖湿的夏季风受鄂霍次克海冷洋面作用,易形成大雾,能见度低,对海上交通不利。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