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1894年—1895年第 5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积极对外侵略扩张。①“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朝鲜中国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蓄意侵略中国;大陆政策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日本的“大陆政策”一.战争背景1.根本原因:2.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出兵朝鲜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一.战争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3.战争过程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黄海海域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左宝贵丧失黄海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山东半岛丁汝昌阅读课本,梳理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完成表格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邓世昌1.爆发标志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二.战争过程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以近3倍的优势兵力对平壤发起猛攻。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平壤战役左宝贵二.战争过程黄海海战黄海战役: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200名将士壮烈牺牲。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3、黄海战役邓世昌二、战争经过中国丧失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辽东战役徐邦道辽东战役: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逼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最终失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旅顺大屠杀——野蛮残暴,带有侵略性。二、战争经过5.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路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丁汝昌(1836-1895)二、战争经过①丰岛海战②平壤战役③黄海战役⑤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丧失黄海制海权旅顺大屠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火烧到中国境内战争爆发的标志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腐败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评论失败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和百姓安危,在战争处于焦灼之际,挪用海军军费操办六十大寿,海防意识缺失。说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日本明治天皇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日本国民踊跃向海军捐款。5.战争失败原因分析材料3: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材料1: 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材料2: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原因:①清政府统治腐败落后(根本原因);②清政府避战求和;③军事实力差距。④日本蓄谋已久,制度先进;说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进行和谈。李鸿章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阅读教材,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危害。内容 危害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埠: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商埠。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剧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内地),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厂两亿三岛四地”1.《马关条约》及其影响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腹地(内地)长江中下游沿海侵略势力一步步深入。材料一:中国从前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如今竟被东方小小的岛国日本打败了,不仅割国土,赔巨款,丧利权,蒙受奇耻大辱,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的民族危机愈益深重了。材料二: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战争影响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序幕。企图独霸中国东北俄国的盟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施压日本还辽赎辽费日本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清朝三.战争影响(2)表现(方式):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三.战争影响(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①承认各国势力范围和既得利益;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利益均沾)德国奥地利英国沙俄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门户开放”体现了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④民族危机加深,客观刺激了各阶层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一 甲午战后大事记(截止到1900年)1895年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1895年10月,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遭清政府破坏,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1898年6月-10月,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维新变法运动。1898--1900 年,民间组织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给列强以沉重打击。1899年,江苏南通人张謇放弃科举功名,创办大生纱厂,力求实业救国。三.战争影响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领只有680 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领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三.战争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知识拓展】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民布告》“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原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有为耳?——徐骧显示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和意志。课堂小结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发动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结果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背景课堂总结甲午战争背 景过 程结 果影 响中国:日本:朝鲜: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②民族危机大大加深③客观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①三国干涉还辽②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③“门户开放”政策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设厂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大陆政策”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随堂训练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邓世昌C.岳飞 D.关天培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CB随堂训练3.1894年12月,《世界报》记者发表《日军大屠杀》的文章,该报评论:“……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件事中重新回到了野蛮。”这篇报道提及的是(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 黄海海战 D. 旅顺大屠杀4.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D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