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4升华和凝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4升华和凝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
(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出示投影片(画面)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晶莹剔透的雪花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吉林雾凇被称作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雾凇美景为何吉林独俏
活动2【导入】复习
课件展示:气态、液态、固态,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 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
活动3【导入】形成新知
1、演示碘升华实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演示实验。
师:演示前,提出问题,同学们要带着问题去认真观察,
问题:(多媒体展示)
①点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②什么是升华
③碘升华过程中,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总结: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凝华。
分析:灯泡内壁发黑
活动4【讲授】生活中的物理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1、北方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晾干了,这是为什么
2、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3、人工降雨
4、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
5、雾凇
6、冰棍外表的“白粉”
活动5【讲授】水的家族成员
课件展示: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分析形成原因。
活动6【练习】巩固练习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1.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2. 卫生球变小了
3. 霜的形成
4. 雾、露的形成
5.水结冰
6.夏天衣服被晒干
7.冰化成水
8.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9.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2. 下面关于云、露、雾、霜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和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B. 雾是浮在浮尘上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C. 露是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为小水滴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为小水珠,而后又凝固成小冰晶
3.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雪糕 化了 熔化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凝固
樟脑丸越放越小 汽化
树枝上生成霜 液化
用铁水浇铸工件 升华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凝华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由学生叙述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
活动8【作业】问题思考 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沾着白花花的“粉”;
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烟”;
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冰棒变成一杯水,而茶杯外壁在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