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3)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探究声音在液体中传播三、教学分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这一章的起始课,内容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观察、对比身边的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不同来分析得出。结合具体实验:空气、水、细线可以传声,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需要在真空铃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声音的产生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或者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等,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3、再看音叉发声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观看课件。学生活动:进行一些振动发声实验,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观察课本、课件里的发声现象,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发声的吗 (见小常识)二、声音的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的呢 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请同学们考虑:1、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 为什么 2、课件上用电子音乐网捕鱼的图片,它又说明了什么 请学生动手做以下实验3、请同学们玩打游戏:“土电话”4、同桌之间一起做课本29页的想想做做(1)、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讨论: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下雨前我们经常会看到闪电,过一会才会听到隆隆的雷声,这是为什么呢 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1)、看30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四、回声: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又返回来的一种现象。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学生巩固练习: 试着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五、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学生看课本科学世界活动3【练习】学生巩固练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2、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3、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这是因为________4、王亮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王亮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是由______传来的响声,这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比在_______中要快.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声速按340m/s计算)(二)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