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碳酸钠、碳酸氢钠说课课件(18张PPT,含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2 碳酸钠、碳酸氢钠说课课件(18张PPT,含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钠的重要化合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在初三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简单了解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某些性质,学生在上一节也学习了金属钠单质的性质,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中学化学中多元弱酸正盐和酸式盐的最典型的代表物质,其性质的学习和掌握为今后多元弱酸盐的学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选修四盐类水解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学好本节课有着实重要的实际意义。
另外,高考试题中选择题、工艺流程题都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进行了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是学生得分的阵地。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现有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对比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了解其用途。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对Na2CO3和NaHCO3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标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
教法和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成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谈谈这节课我要用的教法和学法。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启发引导法等。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的实验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探究与归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遵循课标要求,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我将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实验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对比总结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我将设计以下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2.实验探究3.归纳总结 4学以致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会向大家展示一下厨房里的苏氏二兄弟,请同学们踊跃发言“二兄弟”在厨房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自身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此环节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是物质性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将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并记录。关于酸碱性的探究,我做了以下改进课本上直接给出了指示剂,限制了学生思维,而我的课堂上则给出了多种测试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小组自行选择各自的方法进行探究,最后总结出最合适有效的方法。此环节学生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酸碱性探究结束完成,刚好引出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这一实验为了节省时间,我采用教师演示法,提前准备好实验装置,在这我利用气球膨胀速度和大小来探究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和多少,这样能更直观的展示反应速率及产生的气体量。此外我又补充了等量酸逐滴滴入等量盐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从而根据实验现象不同让学生猜想原因,揭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原理。实验探究三,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课本上的实验过多,本着不浪费原则我将引导学生能不能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其稳定性,最后得出改进的套管实验,新改进的装置不仅节约资源,并且实验对比明显。此环节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此环节我将采用表格来对比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性质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结合前边进行的实验探究进行知识总结,最后我再进行知识补充,对比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性质的学习,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也是对物质性质的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化学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那么二苏兄弟除了在厨房中的应用之外,我将向大家展示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对Na2CO3和NaHCO3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通过表格对比展示,条理清晰,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共18张PPT)
钠的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化学组
一、教材分析
三、教法与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初三教材
高一教材
高考试题中选择题、工艺流程题都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进行了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是学生得分的阵地。
对比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了解其用途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Na2CO3和NaHCO3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启发引导法
实验演示法
三、说教法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问题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思维发展
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法
实验观察法
合作交流法
对比总结法
说学法
环节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四、教学过程
厨房里的苏氏兄弟
四、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验探究 对比性质
实验探究一: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性及酸碱性
将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gNa2CO3和NaHCO3
①观察两支试管中Na2CO3和NaHCO3的形态
②加几滴水并用温度计测其温度
③加10mL水,振荡观察现象
自主探究完成记录
实验探究一: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性及酸碱性
环节二:实验探究 对比性质
课本
我的课堂
限制了学生思维
体验探究过程
四、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验探究 对比性质
实验探究二: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
等质量的 Na2CO3和NaHCO3固体加入足量相同的稀HCl中
等浓度的稀HCl逐滴滴入等浓度等体积的 Na2CO3和NaHCO3溶液中
互滴实验
四、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验探究 对比性质
实验探究三: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课本
我的课堂
实验偏多
对比实验现象明显






环节三: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苏打或纯碱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小)
水溶液酸碱性 (相同条件下) 都呈碱性(Na2CO3溶液碱性更强) 与盐酸 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 + HCl (少)=NaHCO3+NaCl Na2CO3 + 2HCl(多) = 2NaCl + H2O + CO2↑ 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剧烈)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易分解 受热易分解
NaHCO3 ==Na2CO3 + H2O + CO2↑
环节四:头脑风暴 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
如何鉴别Na2CO3、NaHCO3
加热固体,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
1.加热
首先产生气体且反应较剧烈的是NaHCO3
2.逐滴滴入稀盐酸
环节四:头脑风暴 学以致用
碳酸钠的用途
洗涤剂
肥皂
造纸
玻璃
环节四:头脑风暴 学以致用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制作泡沫灭火器
碳酸氢钠的用途
食用治疗胃酸过多
五、板书设计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苏打或纯碱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小)
水溶液酸碱性 (相同条件下) 都呈碱性(Na2CO3溶液碱性更强) 与盐酸 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 + HCl (少)=NaHCO3+NaCl Na2CO3 + 2HCl(多) = 2NaCl + H2O + CO2↑ 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剧烈)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不分解 受热易分解
NaHCO3 ==Na2CO3 + H2O + CO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Thank You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