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2023年秋八上道法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知识梳理
一、法不可违
1.为什么说违法无小事?P46 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规范作用】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保障作用】
◆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补充) ①个人方面: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道德水平低,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
②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③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④社会方面:社会保护缺失,普法力度不够,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等。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法律责任?P48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分类 (违反法律类别分):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3)法律责任: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捡到他人财物占为己有、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等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行为。
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P49-50
①行政违法行为 最常见的是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 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
②民事违法行为 较为典型的是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 如欠债不还、捡到他人手机占为己有、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4.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P51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总述】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针对民事行为行为】
二、预防犯罪
1.刑法的含义及作用P52 (1)含义: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P53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只能单独使用 不得附加使用】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有财产、驱逐出境。【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附加使用 】
◆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吗?请说明理由。P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犯,远离犯罪?P55-56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校园欺凌频发的原因)(补充) (1)社会因素: ①对未成年人的法制、道德教育的力度不够; ②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 (2)学校因素: ①学校教育失当、管理不力; ②追求上学率,忽视了学生道德、法律的教育; ③控辍保学力度不够。 (3)家庭因素: ①对孩子管教不力,听之任之; ②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③家庭关系不和睦以及家庭成员的不良品行的影响。 (4)个人因素: ①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②法律意识不强,缺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③交友不慎,盲目模仿,从众心理等; ◆请你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补充) ①国家、社会: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②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 ③家庭:家长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来教育和影响未成年子女,认真履行家庭保护的责任。 ④未成年人: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学习法律知识,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正。
三、善用法律
1.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维权途径)P59 ①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②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一个进行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诉讼含义、地位、适用情境及类型P60 (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适用情境: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4)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3.为什么我们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 全体公民 义不容辞 的责任。【敢于/有勇】 ②见义勇为 作为 高尚的品质 ,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敢于/有勇】 ③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善于/有谋】 4.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62 ①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5.青少年如何做到尊法守法?P62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的捍卫者。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P62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⑤保护好作案现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