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欣赏视频,你知道视频中是哪个少数民族吗?彝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舞曲创作背景《彝族舞曲》作于1960年。作者王惠然是一位部队文艺工作者,早年经常跟随彝族、苗族的马帮下基层,并在沿途的采风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彝族音乐舞蹈信息。再加上作者对彝族人民生活的长期观察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因此而奠定了创作这首乐曲的坚实基础。关于创作情况,作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留心地观察他们的表演,学会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我记得歌词有‘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这几句。彝族青年们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情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加上我对彝族生活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这为我后来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作曲家简介王惠然(1936—)浙江镇海人,琵琶演奏家。自幼酷爱音乐,对弹奏琵琶、月琴等民族乐器具有浓厚的兴趣。1956年参加部队文艺工作。1958年入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任琵琶、柳琴演奏员。其作品主要有: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月下歌舞》,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幸福渠》,弹拨乐合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聆听乐曲《彝族舞曲》,你知道视频中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吗?琵琶琵琶,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完整聆听乐曲,感受民族韵味后倚音引子随后出现了自然飘逸的一个短句,紧接着用双音在低音区模拟葫芦丝的音响,令人想象到彝族村寨迷人的夜景:层层山峦,月光如水,繁星缀满天空,山泉淙淙,葫芦丝悠扬诱人的曲调将人们聚集在村寨的场院上,一场幸福欢乐的民族舞会即将开始了。聆听引子,思考该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相同的音型由慢到快逐步展开A段(共三个小段落)A段 第一主题 源自彝族民歌《海菜腔》聆听音乐,说说该部分的音乐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旋律柔美抒情,富于歌唱性。速度:慢这段旋律的特点是: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或说每两拍的第一个音)都会出现一个颇富个性的低音“6”。A段 第二主题 源自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第一个乐句较多地使用了“级进”和“小跳"的手法,使音乐情绪显得更富有激情;而第二个乐句则借用了《海菜腔》中的旋律成分,从而使第一、第二两个段落间形成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有机联系。聆听音乐,说说该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第二主题之后,第一主题再现B段(a、b、c、d)B段 a主题 由《海菜腔》的旋律发展而来聆听音乐,说说该部分的音乐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乐曲的速度变成了快板。这段旋律,在弱拍上运用了扫弦的演奏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切分节奏效果,使音乐显得粗犷豪放,表现了彝族男青年跳舞时的性格特征。B段 b主题聆听音乐,说说该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旋律悠长与密集的音型交错出现,飘逸与灵动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使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姑娘们婀娜优美的舞姿。B段 c主题c的旋律是在琵琶的相位上演奏的,它模仿了彝族大三弦的音响,声音浑厚,情绪热烈。这段音乐使人们联想到彝族男青年舞蹈时那种豪放、热情、爽朗、彪悍的性格与身姿。B段 d主题d的音乐是在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将姑娘们舞蹈的音乐主题作了进一步的展开,在琵琶的演奏手法上采用了许多创新的技法,如用推挽的手法奏出滑音。这一切,使音乐产生了更加柔美的意境,好像一双双青年男女正在互诉衷情。最后的尾声,音乐情调又回到了引子部分留给人们的那种感觉:夜深人静,青年恋人依依不舍地相互道别。依稀听到葫芦丝的袅袅音调,也越来越轻、越来越小,直至最后消失。彝族村寨恢复了原有的宁静。拓展:欣赏彝族民谣《不要怕》空灵音色,深情动听,感动全场 - 吉克隽逸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