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立足职场有法宝【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2.让学生理解劳动法的意义、调整的内容和基本原则3.让学生理解劳动合同的含义、内容、原则及约束力【重点难点】1.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2.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3.劳动法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们终究要告别校园生活,离开父母的羽翼,走上就业之路。作为劳动者,我们要了解与职场有关的法律,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2.理解劳动法的意义、调整的内容和基本原则3.理解劳动合同的含义、内容、原则及约束力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请认真阅读课本P60-P64内容,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1.本课有哪些知识点?2.哪些是重点?3.你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请认真阅读课本第P60-64,思考以下问题,并用笔勾画出关键字、词、句,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1.阅读课本P60第1~2段,法律如何保护劳动者的的权利与义务?劳动法有什么意义?2.阅读课本P61第2段,劳动法调整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劳动者?法律对劳动者的要求是什么?3.阅读课本P61第3~5段,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什么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它的地位及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劳动者公平竞争原则?它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是特殊劳动保护原则?4.阅读课本P62第1段,什么是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是什么?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是什么?5.阅读课本P62第2段及P63相关链接,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什么?那些是必备条款?那些是可备条款?6.阅读课本P63正文,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是什么?7.阅读课本P64正文,劳动合同有什么约束力,即什么时候生效?哪些情形无效?四、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法律守护劳动者1.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①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②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劳动法调整的内容①劳动关系作用 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意义 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②劳动者含义 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要求 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法体现的原则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平等竞争原则特殊劳动保护原则二、劳动也要签合同1.劳动合同(1)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2)作用: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劳动合同的内容(1)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2)可备条款: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3.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1)合法:合同的主体、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公平:内容应当公平、合理(3)平等自愿: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4)协商一致: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5)诚实信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诚实,恪守信用4.劳动合同应符合法律规定(1)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追问: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还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吗?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2)劳动合同生效: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3)劳动合同履行: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约定后的合同书:六、课堂小结,形成知识树整理知识,识记知识1.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2.劳动法的意义、调整的内容和基本原则3.劳动合同的含义、内容、原则及约束力八、当堂检测九、作业布置十、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