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4(统编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必修4(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4(统编版(2019))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4(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①具有强大生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法
②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
③能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指导实践
④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晋商并不依靠本地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头脑,最早把南方茶叶、丝绸等贩卖到北方,又开创了票号。李克强总理将晋商精神归纳为“无中生有”,并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总是不可分割地融为一体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 
③精神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  
④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
A.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4.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了人羊嵌合体,为在动物体内培育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铺平了道路。该项目的成功甚至可能帮助获得能调节血糖的健康胰腺,从而为治疗Ⅰ型糖尿病提供了可能。该项目的成功进一步(  )
①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说明意识的能动性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保证
③说明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 ④表明人可以利用和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与古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是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牛顿力学相适应的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相适应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这说明(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结与总和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7.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亲身获得
C.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习:《说文解字》解释是“从羽从白,数飞也”,会意字,意为小鸟反复地练习。“说”同“悦”,发自内心的喜悦。“学到了知识,及时地学以致用,不也很快乐吗?”这句经典告诉我们(  )
①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
③学以致用,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 ④学以致用,发挥实践对认识的指导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国的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自然美。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自然景观也是一种文化 B.诗歌的创作属于人们的文化活动
C.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10.“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用来‘化’人类自身的。”这一说法强调了( )
A.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B.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11.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防止“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这表明 (  )
A.立足主观愿望可以改变规律 B.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这说明(  )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4.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改革开放,因此要“为人民点赞”。“为人民点赞”就是对人民所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与赞许,传递对人民由衷的敬意。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  )
①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推动历史发展的劳动群众 
③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括文化的物质形态,也包括文化的价值形态,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其中,文化的价值形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中国梦因有了文化力量的推动而变得高远磅礴,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懈努力、不断奋进。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的价值形态比物质形态更重要  ②只有优秀文化才会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③文化在实践的基础上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称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我国传统建筑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人盲目崇洋,把祖宗留下的传统建筑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
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是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哲学,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深刻揭示了“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以及“真正”的哲学的本质。这对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哲学、学习哲学、使用哲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深入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两名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农村养猪场担任技术总监后,大力推广生态养猪和中草药防疫技术,使养猪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他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针对本镇农民收入低的实际,在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创业致富的方案,提交镇人大常委会讨论。方案通过后,他们不辞辛苦,组织党员,带领农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并进行蔬菜包装深加工。不到一年的时间,全镇农民的收入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专家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正不断深化与世界的联结,让世界倾听到中国更多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国始终以文化联通世界。用中华情怀影响时代,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角色的转变,我们对自身的文化图腾有底气和自信心愈发增强”。不仅仅要做到中国文化“走出去”,更要做到中国文化“走进去”。
聚焦文化自信,让世界读懂中国。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探究“我们对自身文化图腾有底气和自信心愈发增强”的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奋斗的行动指南,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②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但不提供具体方法,①错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④错误。故选C。
2.B 解析:①表述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能够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是意识不能存在于物质之外。④夸大了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题目中李克强总理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精神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②③入选。故选B。
3.A 解析:题目中,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A入选。B中“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的表述与题意无关。C与题意不符。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故选A。
4.B 解析:②错误,意识的能动性不能成为客观世界发展的保证。④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造规律。题目中,美国科学家的这个项目可能帮助获得能调节血糖的健康胰腺,从而为治疗Ⅰ型糖尿病提供了可能。该项目的成功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说明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①③入选。故选B。
5.B 解析:具体科学与哲学是个性与共性关系,②错误;材料体现了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进步,①③入选;题干没有涉及哲学的指导作用,④不选。故选B。
6.C 解析:“景物”属于物质,“感情”属于意识,题干中的两种分歧实质上是在争论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故选C;B、D属于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A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7.D 解析:D符合题意,题干的意思是人通过当家和养儿的实践活动获得柴米贵、知晓父母恩,说明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B错误,正确认识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A、C与题意无关。故选D。
8.C 解析:①说法错误,学以致用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而不是来源。②③符合题意,学到了知识,及时地学以致用,不也很快乐吗?告诉我们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④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故选C。
9.A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因此,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D 解析:劳动是历史进步的源泉,A不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不选;文化并不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C不选;“文化的‘力’是用来‘化’人类自身的”表明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正确。故选D。
11.C 解析:意见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防止“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A、D说法错误;B材料未体现。
12.A 解析:“先试点后推广”体现的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且部分不能决定整体,③表述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④表述错误。
13.C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③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与题意不符。
14.A 解析:人民群众不仅仅限于劳动群众,②错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①③是对题干材料及人民群众内涵的正确理解,符合题意。
15.D 解析:文化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都重要,①观点错误;凡是文化都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观点错误。材料反映了不管是物质形态的文化还是价值形态的文化都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作用,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16.D 解析:部分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发展建筑文化时应该吸收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华,摒弃其糟粕,D应选。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①认真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4分)②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功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理论思维支撑。(4分)③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分)
18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改善人民生活。(4分)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分)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既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4分)
19.答案: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他们深入群众,广泛征求农民意见,起草了创业致富的方案,带领农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和包装深加工,增加了农民收入。③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由于他们坚持了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价值观,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20.答案: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使我们更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传递中国声音。②增强文化自信,意味着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有利于用中华优秀文化联通世界,用中华情怀影响时代,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让世界读懂中国。③我们的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有利于我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