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温度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温度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温度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教学难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但读摄氏温度时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引导。摄氏温度的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但只要把读的问题解决了,写也就水到渠成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使用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验习惯。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就牢牢的掌握了这一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环节一:新课导入
向学生展示冷、温、热三杯水,学生用手触摸感知水的温度不同,教师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的描述温度的大小呢 导入新课——温度。
环节二:概念建立
(一)温度计
教师准备带橡胶塞的小玻璃瓶、玻璃管、带颜色的水等物品,学生按照要求组成简易的温度计,小瓶先后放入热水、冷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玻璃管中液体的变化并思考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学生能观察到玻璃瓶在热水中液面上升,在冷水中液面明显下降,进而总结出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师补充:常用做温度计的液体有酒精、水银和煤油等。
(二)摄氏温度
教师展示常见的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特征,学生能够观察到温度计一般由主体、刻度和液体组成。
教师讲解温度大小用摄氏温度表示,符号为℃,并说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描述身边物体温度的活动,比如人体的正常温度、一年四季的温度等。
(三)温度计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中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让学生思考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为什么这样设计。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测量范围是-20℃至100℃,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为0.1℃,而不同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的设计都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的。
组织学生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教师强调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的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学生用实验室温度计分别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并记录数据,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
最后教师讲解体温计的制作原理,体温计将玻璃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的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是显示人体的温度,而且体温计再次使用前需要用力将水银甩下去。
环节三:巩固练习
学生使用体温计多次测量自己的体温并记录数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总结归纳知识点。
作业:学生搜集资料,调查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温度计及其测温原理、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