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2023.10一、单项选择题(共 20分)1.下列对催化剂的理解正确的是A.可改变反应的历程,从而改变反应的焓变B.可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从而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可改变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百分数,但不能改变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D.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 醋酸铅[(CH3COO)2Pb]因有甜味而被称为“铅糖”,易溶于水,有毒。硝酸铅与醋酸钠溶液反应可“ ” Pb2+生成 铅糖 : +2CH3COO-==(CH3COO)2Pb。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铅糖”和水都属于共价化合物B.“铅糖”和硝酸铅、醋酸钠都属于盐类,都是强电解质C.0.1 mol·L-1 + -的“铅糖”溶液中 c(Pb2 ) =0.1 mol·L 1D.“铅糖”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醋酸钠溶液弱3.两种制备硫酸的途径(反应条件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有利于途径Ⅰ的实现B.450℃比常温更有利于 SO2转化为 SO3C.若ΔH1<ΔH2+ΔH3,则 2H2O2(aq)=2H2O(l)+O2(g)为放热反应D.已知 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含 1 mol H2SO4的稀溶液与足量稀 Ba(OH)2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14.6 kJ4. 在两份相同的 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 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c点,两溶液的 pH相等C.b +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 、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5. - -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n(Cl )=n(CH3COO )=0.01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的 pH相等,都等于 2B.分别与足量 CaCO3反应时,放出的 CO2一样多1{#{QQABCQQAgggIAAAAAAgCQwVyCgGQkACCAKoGRBAIIAAAARNABAA=}#}C.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相等D -.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所得溶液中 c(Cl )=c(CH3COO-)6.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用图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B.若用 50mL0.50mol/L 盐酸分别与 50mL0.55mol/LNaOH 溶液和50mL0.55mol/L Ba(OH)2溶液充分反应,测得两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C.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混合溶液的温度不再变化时,该温度为终止温度D.所有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都相等7.以下反应均可制取 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①:2H2O(l)=2H2(g)+O2(g) △H1=+571.6 kJ·mol-1反应②:2H2O2(l)=2H2O(1)+O2(g) △H2=-196.4 kJ·mol-1A.制取 O2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可由反应①确定 H2的燃烧热C.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②的△H可能不同D.反应 2H2O2(l)=2H2O(g)+O2(g)的△H>-196.4 kJ·mol-18.某课题小组设计了一种常温脱除烟气中 NO的方法,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 4NH3+4NO+O2 4N2+6H2OB.V5 O在整个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C.该反应原理涉及的总反应中含氮化合物做还原剂D.该反应原理涉及的总反应的△S<09.尿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常用复肥。以氨为原料合成尿素的相关反应如下:① 2NH3 g CO2 g NH2COONH s ΔH = 159.5kJ mol 14 1 ;②NH2COONH4 s CO NH2 s H O g2 2 ΔH2= 116.5kJ mol 1;③H2O l H2O g ΔH3= 44.0kJ mol 1;④CO2 g 2NH3 g CO NH2 s H2O l ΔH2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QQABCQQAgggIAAAAAAgCQwVyCgGQkACCAKoGRBAIIAAAARNABAA=}#}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B.反应②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C.若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②,当气体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1.上述反应④中ΔH 4=-87kJ mol10.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只改变一个条件,则下列对图像的解读正确的是( )A. A2(g)+3B2(g) 2AB3(g),如图①说明此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 4CO(g)+2NO2(g) N2(g)+4CO2(g),如图②说明 NO2的转化率 b>a>cC. N2(g)+3H2(g) 2NH3(g),如图③说明 t秒时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D. 2A(g)+2B(g) 3C(g)+D( ),如图④说明生成物 D一定是气体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 1-2 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0分)11.Ni可活化 C2H6放出 CH4,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反应为 Ni(s)+C2H6(g)=NiCH2(s)+CH4(g) △H=-6.57kJ mol-1B.此反应过程中的决速步骤:中间体 2→中间体 3C.此反应过程中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D.此反应过程中 Ni的成键数目没有发生变化12. 某温度下,HNO2和 CH3COOH 的电离常数分别为 5.0×10-4和 1.7×10-5。将 pH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 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QQABCQQAgggIAAAAAAgCQwVyCgGQkACCAKoGRBAIIAAAARNABAA=}#}A.曲线Ⅱ代表 HNO2溶液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C c d c(HA)·c(OH-) -.从 点到 点,溶液中 保持不变(HA、A 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c(A-)D +.相同体积 a点的两溶液分别与 NaOH恰好反应后,溶液中 n(Na )相同13. 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右图是将 KOH溶液分别滴入HCl 溶液和 CH3COOH 溶液所得电导率变化图像。若将 NH3·H2O 溶液滴入HCl和 CH3COOH混合溶液,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 )14.反应A(g) B(g) C(g) D(g)的速率方程为 v k cm (A) cn (B),其半衰期(反应物转化一0.7半时所需的时间)为 min(k为速率常数的数值)。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下表:kc(A)/( mol·L-1) c(B)/( mol·L-1) v/(10-3mol·L-1·min-1)0.25 0.050 1.40.50 0.050 2.81.00 0.050 5.60.50 0.100 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k增大导致反应的瞬时速率加快B.速率方程中的 m=1、n=1C.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k=2.24 L2·mol-2·min-1D.在过量 B存在下,反应掉 75%的 A时所用时间为 0.625 min15.在 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A气体和 2mo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3C(g) H 0,经 2s后达到平衡,测得C的体积分数为 5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4{#{QQABCQQAgggIAAAAAAgCQwVyCgGQkACCAKoGRBAIIAAAARNABAA=}#}①2s内,用 A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3mol L 1 s 1 ②平衡时物质 A的转化率为 50%③平衡时物质 B的浓度为0.7mol L 1 ④平衡常数为 6.75⑤在绝热恒容条件下,当容器中气体总压强恒定时,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 1 molC气体,达到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不变A.2项 B.3项 C.4项 D.5项三、非选择题(共 60分)16.(15分)Ⅰ.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 2H 2(g) O2(g) 2H 2O(l) H 571.6kJ / mol②C(s) O 2(g) CO 2(g) H 393.5kJ / mol③C(s) H 2O(g) CO(g) H 2(g) H 131.5kJ / mol④H2O l H2O g ΔH3= 44.0kJ mol 1⑤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3=- 2599.2 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 。(2)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3)已知 CH3COOH稀溶液与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 0.2mol H2O时,放出 a kJ热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 的 。(5)等质量的 H2和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为 1: 。Ⅱ.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可以用键能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白磷的燃烧热为ΔH=-2378.0 kJ/mol,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 X=______。5{#{QQABCQQAgggIAAAAAAgCQwVyCgGQkACCAKoGRBAIIAAAARNABAA=}#}17.(17分)I.已知化学反应:①:Fe s CO2 g FeO s CO g ,平衡常数为K1②:Fe s H2O g FeO s H2 g ,平衡常数为K2③:CO2 g H2 g CO g H2O g ,平衡常数为 K在 973K和 1173K时, K1、K2的值如右表。(1)反应①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1173K时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______(保留 2位小数)。(2)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填字母)。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降低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H2O g 的浓度(3)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应③在 t1时刻达到平衡,在 t2 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①图甲中 t2 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对一种得 1分,有错该问不得分,下同)②图乙中 t2 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在 300℃、 6MPa下,将 CO2 和 H2 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通入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 g 3H2 g CH3OH g H2O g ,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50%。①平衡混合气中,CH3OH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②该反应条件下的压强平衡常数 K p 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③若保持初始投料时的温度和容积与上述相同,达到平衡时,CO2的平衡转化率_____50%(填“大6{#{QQABCQQAgggIAAAAAAgCQwVyCgGQkACCAKoGRBAIIAAAARNABAA=}#}于”“等于”或“小于”)18.(12分)电离平衡常数(Ka)的大小可以用于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25℃时,有关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电解质 HF CH3COOH H2SO3 H2CO3 H2SKa 6.4×10-4 1.8×10-5 K1=1.54×10-2 K1=4.4×10-7 K1=9.1×10-8K2=1.02×10-7 K2=4.7×10-11 K2=1.1×10-12(1 ﹣ ﹣ ﹣ ﹣)相同浓度的 F 、CO32 、CH3COO 、HS ,结合 H+的能力最强的为 。(2)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S﹣、SO ﹣32 b.HF、CH3COO﹣ c HS﹣ HCO ﹣ d HSO ﹣ HCO ﹣. 、 3 . 3 、 3(3)Na2CO3溶液通入过量 H2S的离子方程式是: 。(4)10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 HX分别加水稀释至 1000mL稀释过程中 pH变化如图所示,则 HX 的电离平衡常数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填“>”、“<”或“=”)。(5)已知 lg2=0.3。0.l mol L-1HF 溶液的 pH= 。向 0.lmol L-1HF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 c(HF)﹕c(F-)=1﹕32,此时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19.(16分)碳酸及碳酸盐与自然界碳的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 c H CO (1) 2 3人体血液里主要通过碳酸氢盐缓冲体系 维持 pH稳定。已知H2COc HCO 3的一级电 3 K 10 6.1c HCO离常数 a , lg2 0.3 3 20,正常体温人体血液中 。1 c H2CO3 1①正常人体血液的 pH约为 。c HCO 3 ②当过量的碱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缓冲体系中 的c H2CO3 值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 常温下向二氧化碳水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粒子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c HCO ①图中 (填“I”或“II”) 3线表示 lg ;c H2CO3 7{#{QQABCQQAgggIAAAAAAgCQwVyCgGQkACCAKoGRBAIIAAAARNABAA=}#}Ka1②碳酸的两级电离常数Ka 与Ka 的关系为 K = (用含 m、n的式子表示)。1 2 a2(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Na2CO3(s)、NaHCO3(s)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均为 2.0 mol·L-1):实验一:向试剂 1中加入试剂 2,搅拌、测温,记录结果如表所示。试剂 1 试剂 2及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1.0 g Na2CO3(s) 20 mLHCl溶液 22.0 25.51.0 g NaHCO3(s) 20 mLHCl溶液 22.0 19.4实验二:向试剂 3中加入试剂 4,搅拌、测温,静置、测温,再加入试剂 5,搅拌、测温,记录结果如表所示。试剂 3 试剂 4及温度/℃ 溶解后温度/℃ 静置后温度/℃ 试剂5及温度/℃ 混合后温度/℃1.0 g 20 mL H2O 20 mL23.8 22.0 23.5Na2CO3(s) 22.0 HCl溶液 22.01.0 g 20 mL H2O 20 mL19.5 22.0 21.4NaHCO3(s) 22.0 HCl溶液 22.0① 利用实验一的数据计算:Na2CO3(s)+2HCl(aq)=2NaCl(aq)+CO2(g)+H2O(l) ΔH1=kJ·mol-1(保留 2位有效数字,可近似认为实验中所用溶液的密度、比热容与水的相同,并忽略容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为 4.2 J·g-1·℃-1):② 分析实验二的数据可知,NaHCO3(s)溶于水是 (填“放热”或“吸热”,下同)过程,NaHCO3(aq)与稀盐酸的反应是 反应。③ 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实验中测得的ΔH1、ΔH2均偏小,排除实验中的误差,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8{#{QQABCQQAgggIAAAAAAgCQwVyCgGQkACCAKoGRBAIIAAAARNABAA=}#}D.2A.3.C4.B.上C6.B1.c8C9.7o,DIl.AB 12.Ac.13.B 14.cD I.C17题·()吸热人29()E76)c3”加隆6制地大压类(2分)包增大小心)浓度凉小h族降所温度(3台)卫016.7?(或古)骑)0%7(线7))小于(9空2分)18 :()052)b3)h+c02=H0+HsC其26)(4)>(5)2】酸(年次2片)19强:)074)变大(16)(每82分)2)0立包om-九c3)0-3为mol专)吸热吸热)量的盐酸左混龄标料时会数热l6题:()25.8ml(2)D@)(/56)C3)C形(9Hcap)+州agy=cBw02)+h0)aH-4)-Io3灯mol(5)a35工:47026)(其他每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月考试题.pdf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