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术 四年级第六课 飞天天 竺敦煌你知道敦煌在哪里吗?读一读书上的小知识,你对敦煌有了哪些了解?敦煌莫高窟师生搜集补充莫高窟相关知识。让我们一起到敦煌石窟去看一看!考察小组出发喽!创设情境,欣赏导入你能讲一讲飞天的来历吗?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他们原来是印度古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合为一体,变为飞天。追根溯源感悟历史,了解飞天仔细观察:印度早期的飞天有什么特点?追根溯源,探寻飞天印度飞天形象的源头是印度的民间故事与神话故事,从时间上看,飞天形象的产生早于佛像,它体现的是印度佛教艺术与印度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印度教的石窟中可以见到飞天形象。飞天与佛教造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它不属于佛教经典中的特定人物,形象创造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种宗教形象的世俗性,使飞天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更容易融入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人物造型上,印度飞天体现了显著的地域特征与审美趣味。飞天形象直接来源于民间信仰的树神,希腊化时期,石刻中的飞天又吸收了希腊神话中有翼天使的造型,出现了众多有翼飞天,体现了多种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吸收与融合。印度飞天人物性别特征明显,人物的多样化反映了飞天图像主体的不确定性。印度飞天在表现飞行动作的形式上动感不强。印度早期的飞天:飘带对于印度飞天图像的构成没有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那么重要。飘带对于印度飞天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绘画与雕刻多突出体积感,体现出对于这种美的追求。同时,印度壁画为了表现人物的立体感根据人体的形状进行写实性表现,造型以色块为主,通过晕染表现人物立体的效果。晕染法是突出人物身体体积感的一种重要方法,也称“天竺遗法”。即从边线向中间晕染,在中间的高光处以白色来强调。这种绘画技法强调人物形体、肌肤,较为写实。另外,印度飞天还常通过衣纹表现体积感。飞天图像的组合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飞天图像之间的组合、飞天图像与其他图像的组合。印度飞天图像的组合以双飞天为主要形式。印度飞天很少单独出现,而多以两身一组的双飞天的形式出现,呈现出明显的程式化特色。主要有对称式双飞天、双身双飞天、对称式双身双飞天三种形式。印度早期的飞天:对比:这身飞天同印度早期的飞天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能 试着从造型、线条、色彩、动势几方面进行分析吗?新疆克孜尔石窟的飞天:克孜尔石窟中大像窟尚存壁画是飞天形象,是克孜尔石窟飞天发展的基础,飞天造型人物动作稍显夸张,呈现出一种粗犷之相,人物表现出的那种舞动与升腾的形态助增了画面的气势。飞天身上的飘带使壁画具有生机与动势,这恰与洞窟庄重而静穆的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对封闭的洞窟在这一动一静间,被生命的流动之美充盈着。克孜尔大像窟中的飞天充分展现了形态美和动态美的特征,在此以后的飞天形象大都沿着这一审美特征继续发展。而极具飞动感的艺术效果是飞天艺术的关键。飘带是整个飞天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充满活力、神异通灵的象征。壁画中的飞天也正是为了上述目的而绘制的,因此飞天这一灵动的动态形象,为佛教的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新疆克孜尔石窟的飞天: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尤其在佛教,音乐歌舞,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交流愈发频繁。克孜尔石窟壁画内容进一步丰富。面部更为丰圆,鼻梁笔直与嘴唇靠近,人体造型曲线增强,人物服饰更为华丽,衣物有丝织感和轻柔感,人物形态的世俗化逐渐加强。乐器的来源也多样化,这正是东西文化交流频繁的反映。这表明,克孜尔壁画艺术在本土化、民族化方面不断深化发展。引导学生认识早期的飞天,示范填写考察报告。新疆克孜尔石窟的飞天: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北凉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西夏 元朝),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发展演变发展演变带着问题来考察:1、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在造型、色彩、线条、动势几方面各有什么特点?2、他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3、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西魏、北周(公元366年--581年),约210余年 。考察第一站:北凉272窟想一想:北凉时期的飞天同克孜尔的飞天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北凉时期的飞天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身故事画主体人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由于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摹仿阶段,运笔豪放,大胆着色,显得粗犷朴拙。莫高窟现存北凉石窟只有三个。最具有北凉风格特点的飞天,是第275窟北壁故事画主体人物上方的飞天,头有圆光,戴印度五珠宝冠,身体呈“U”字形,或分手,或合手,有凌空飞行的姿势,但这种飞行的姿势显得十分笨拙,有下落之感。“U”字型的身躯也显得直硬,尚不圆润,微弯,还有印度石雕飞天姿态的遗迹。北凉时期的飞天仔细看一看:北魏飞天的造型、线条、色彩、动势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北魏285窟的飞天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不仅画在窟顶平棋、窟顶藻井、故事画上面,还画在说法图内两侧。北魏的飞天形象,有的洞窟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形已经由丰圆变得修长,五官匀称协调。头有圆光,戴五珠宝冠,身材比例逐渐修长。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最具有北魏风格的飞天,是画在第254窟的飞天和第260窟的飞天,这四飞天的突出特点是:头有圆光,戴印度式五珠宝冠,脸型修长,因变色原因,成为白鼻梁,白眼圈,为小字脸。腿部修长,成大开口“U”字形,衣裙飘曳,巾带飞舞,横空而飞,四周天花飞落。虽然飞天已变色,但衣裙飘带的晕染和线条十分清晰,飞天的飞势动态有力,姿势自如优美。北魏飞天从隋朝到唐朝 (公元581年—907年),近330年。考察第二站:隋代飞天与兴起创新时期的飞天相比,隋代的飞天呈现出了怎样的新气象?420窟隋代风格的飞天,头戴宝冠,肩绕彩带,多有西域飞天的遗风。肤色虽已变黑,形象仍十分清晰,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捧花盘,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持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朝着一个方向绕窟飞翔。其姿态多样,体态轻盈,飘曳的长裙,飞舞的彩带,迎风舒卷。飞天四周,流云飘飞,落花飞旋,动感强烈,富有生气。 第404窟是隋代中后期的一个中型洞窟,窟内四壁上沿画天宫栏墙,栏墙上飞天绕窟一周。如同第427窟的飞天一样,姿态各异,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托花盘,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持各种乐器,朝着一个方向逆风飞翔,体态轻盈,姿势优美。在首饰服饰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脸为圆形,身材修长,衣裙轻软,巾带宽长。衣饰、面容、身态如同唐代初期的飞天,已经完全中国化。隋代飞天小组研究:唐朝的飞天在造型、色彩、线条、动势几方面与前期相比有怎样的不同?唐代飞天唐代飞天题材大多表现佛教场面,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的衣裙,飞卷的舞带,真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描写的诗情画意。艺术风格体现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飞天具有自由奔放、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飞天的飞翔姿态优美,姿态线条清晰,昂首挺胸,双手散花,衣裙巾带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像空中飞游的燕子,表现出了潇洒轻盈的飞行之美。第320窟的四飞天以对称的形式,围绕华盖,互相追逐:一个在前,扬手散花,反身回顾,举臂紧追。前呼后应,表现出一种既奋发进取又自由轻松的精神力量和飞行之美。飞天的四周,彩云飘浮,香花纷落,表现飞天的自由欢乐。整体形象清晰,身材修长,姿态轻盈,人体比例准确,线描流畅有力,色彩艳丽丰富,是唐代飞天代表作之一。唐代飞天凭栏菩萨320窟44窟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个朝代(公元907——1368年),近460余年。考察第三站:衰落时期的飞天又给我们呈现着怎样的美呢?宋代元代假如盛唐是华丽无比的令人炫目的一场幻梦,那宋元更像是华丽褪去后显露出的不胜修饰的质朴与本真的现实。飞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也是如此,随着朝代的更迭,飞天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当时间转向宋代,此时的飞天较前代相比,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与完善的程式。到了元代,敦煌艺术作品中的飞天到了衰落期,其中更多的作品为密宗造像,存在的飞天造型在技法上更具中原特色,较早期技艺有较大发展。盛衰总有时,飞天在走过漫长岁月后,也逐渐走向了衰落期,所幸的是,衰弱并不代表着审美上的湮灭,宋元时期飞天留下的柔美印记,也是飞天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宋元飞天艺术实践:选择你喜欢的飞天形象,试着从人物的造型、色彩、线条、动势等几方面讲一讲她的艺术特点,要描述出她的美感。优美的飞天舞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视频欣赏,体验飞天宛若让壁画“活”起来的《敦煌飞天》,让人赞叹“敦煌”之美,也为舞剧中展现的“敦煌人”的坚守而感动。《敦煌飞天》的美不胜收给人留下太深印象,精艳芭蕾舞美妙的舞姿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想象,让人折服的不只是那婀娜身姿舞出的“流动”壁画,更是那群为着保护和传承这份最美遗产而日夜坚守在荒凉大漠,为其付出了青春和岁月的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不同于西方传统古典芭蕾舞剧多以程式化技巧表达,舞剧《敦煌》更注重依托人物来呈现舞蹈。胡旋舞,供养人,美音鸟……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壁画中的形象,被芭蕾的肢体以灵动与充满生机的线条刻画出来,东方婉约的身韵与西方极致的芭蕾,仿佛舞醒了沉睡千年的时光,一切充满生机又饱含庄严。中芭团长、艺术总监冯英直言,创排芭蕾舞剧《敦煌》也是圆一个梦:“我们希望能用芭蕾这一足尖艺术,让世界读懂中国璀璨浩瀚的敦煌文化,也让敦煌之美被更多人所看见。”2008年春节晚会《飞天舞》课后继续研究:在我国的其他许多石窟里也都有飞天的形象,请你继续研究他们的艺术特点,填写考察报告。拓展延伸巩县石窟寺5窟龙门莲花洞石窟 拓片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