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什么是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主要有高邮的秧歌号子、三峡的纤夫号子、川渝地区的川江号子。劳 动 号 子《嶉咚嶉》初听音乐,感受歌曲的特色这首湖北潜江劳动号子,是鄂中地区打麦劳动中传唱的号子,也叫“打麦歌”、“打麦号子”、“打覆车之槌枷号子”、“打谷号子”。复听音乐,说说该歌曲旋律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该 歌 曲 旋 律 主 要 由 1 3 5 组 成。故 被 称 之 为“三 声 腔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整首歌曲采用领唱、齐唱的方式,开始部分的领齐周期是一小节对一小节,较为紧张热烈。这是在甩涟枷打麦时唱的,9小节以后,是b句的长长的后缀句,实际上这是两次甩槌枷的间歇,人们借这个机会完整地唱出“唯咚唯呀金梭 ,唯咚唯呀银梭,金梭银梭海棠梭”;这一长串的衬腔后缀,不仅表现出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谐谑的生活态度,还体现出了劳动号子的一般性规律:凡是用力的时候,其音调也随之变得短促而简单,凡是不用力或休息时,号子的歌唱性才得以发挥,优美的歌腔也随之而起,既有力又十分热情。农民打麦多采取集体性劳动,一般是面对面分作两排,随着均匀的打麦节奏和桂枷的上下起伏,唱着不同的号子。这类号子具有很强的节奏性,而速度则可以灵活变化,因此分为慢号子(高腔)中号子(打麦歌)、紧号子三种。开始打麦时多唱慢、中号子,临近休息或结束时唱紧号子。如果是整天打麦,则把慢号子安排在下午。涟枷号子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所传,但以湖北的这首《嶉咚嶉》流行最广。拓展:欣赏横空出世——劳动号子请你来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1、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2、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3、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和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