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亲情之爱》一、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亲情之爱》的第一课,无论是活动设计还是素材选择上,都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什么是家,并对“家”及与“家”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讨论,进而认识中国人的“家”,本课继承了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引导学生践行孝亲敬长这一社会道德规范。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上都发生了特殊的变化,在面对生活与学业的压力时,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但大部分同学仍存在对于“孝”文化认同程度低、缺乏行动力的情况,所以在意识和行动上进行相应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感悟亲情的珍贵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道德修养: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法治观念:知道孝亲敬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健全人格: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责任意识:理解“孝”的精神内涵,提升对自己家庭的责任感,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七、教学内容设计导入预设过程(约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猜一猜——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认识这个字吗?不同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它是甲骨文的写法,你们看它的形态像什么?没错,就是——家。 播放视频——《汉字里的中国:家》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个家字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是的,家是我们安全稳定的住所。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家的依恋走进新课《家的意味》。请大家结合教材71-75页,预习本课目标——家的内涵、家的意义、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为什么以及如何孝亲敬长。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回答问题,观看视频,感受家的意味,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做好学习准备,聆听教师言语导入,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好预习。环节一:生命的居所教学内容:家的内涵、家的意义。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画出我的家——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对家的印象也各有不同,现在请每位同学在3分钟内,简要画出你心目中“家”的样子。 2.完成后分享你画作中“家”的含义。 同学们的分享各有不同,有些画了自己的家人,有些画了一个房子,有些画了一家人玩耍的场景,大家对家的理解各有不同。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家是地域,比如我家在某省某县;家是住所——我家在某某小区;家是家人——我家有哪些成员;家是团圆——每年都吃团圆饭,这些都是家的表现形式。家是由我们共同组建共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织。 因此,家的含义是指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P71) 3.家的故事——(1)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 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 “家?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 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是他的家吗?不是,所以,家不只是房子,没有亲情的地方,心中没有归属,在哪里都是流浪。 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个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加的他紧紧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 为什么他又有家了呢?因为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没有房子,但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亲情让我们有所依靠,让我们的心灵能够得到安慰与栖息。 这就是家的意义: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P72)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着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P73) 根据教师提示,在规定时间内画出自己对家的理解,并主动举手分享对家的理解。 观看图片,聆听教师言语引导,理解家到底代表着什么。 阅读家的小故事,结合自身理解,思考老师家的重要意义。环节二:中国人的家教学内容: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为什么以及如何孝亲敬长。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播放视频:《中国人的家》——在我们中国,家这个词语又有独特、深刻的意味。我们一起看看中国人的家到底有什么内涵?看完后,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是的,这个家不只是我们个人的小家,更是中华民族的大家,各民族、各方水土的家都有所不同,家传承千年,世代依靠,不只是生活场所,更是精神文明代代相传的重要之地。所以,中华文化中的家——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P74) 说家庭文化——那么,在你的家中,有哪些传承下来的家庭文化吗?来分享你家的家规、家训、家风。 大家分享了许多各自家庭的文化,其中老师发现都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那就是“孝”。 《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与“孝”有关的故事?请大家举手分享。 孝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孝的仪式更是丰富多样。老师也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1)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人,9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2)卧冰求鲤,晋朝敦厚孝顺的孩子王祥,数九寒天继母生病,只有河鲜鲤鱼汤才能治愈。王祥听闻破冰可以求鱼,便去河边尝试。他脱掉衣衫,用温暖的胸膛暖化厚厚的冰层,鲤鱼破冰而出。 除了千年传承的孝文化,我们还需明确孝也是一种义务。请大家阅读以下法律规定: 《宪法》第49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民法典》第1067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法律义务。 这就是孝亲敬长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P74)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P74) 孝心小测试—— 爸爸的生日,妈妈的生日,爸妈最喜欢吃的食物,爸妈的鞋码,父亲节,母亲节。 有的同学提到食物、鞋码,都一脸茫然,提到父亲节母亲节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还需要多多关爱父母。 那么,请分享你在家里所做的有关“孝”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孝亲敬长呢? 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老师不由得为大家点赞。①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父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P74) ②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P75) ③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P75) ④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P75)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华文化中家的历史渊源,感受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据教师提示,独立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结合个人家庭具体情况,主动分享自己家的家规、家训、家风。 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孝道故事,阅读老师所提供的故事,感受孝是家中重要的精神内涵。 阅读法律规定,学习孝亲敬长是一种法律义务。 在测试中感受个人的孝心指数,分享自己为父母所做的事,体会如何尽孝。板书设计八、作业设计 1. “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一首《回家的路》不知道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游子们想家的原因是A A.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B.家能提供一切物质基础 C.家是休闲娱乐的场所 D.家是我们食宿的地方 2.5月一个温暖的下午,成都玉垒中学2000多名学生和父母整齐地汇聚在操场上,同学们唱《烛光里的妈妈》,讲《百家孝坛》,演绎《母爱》,叹《天不再与,时不久留》……当30多位同学端着水盆登上舞台,为父母们脱鞋洗时,更使现场每一位父母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对该活动的评价有误的是D A.有助于同学们深刻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B.有助于同学们体会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上 C.有助于同学们感悟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 D.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永恒 3.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C A.孝亲敬长就要时刻守在父母长辈身边 B.孝亲敬长就要一切听从父母长辈的 C.孝亲敬长要落实到行动上,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D.孝亲敬长只需懂得尊敬和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