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多彩的光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第四章学习目标1、凸透镜2、凹透镜新课导入观察: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见到的平面镜是什么样子的?新课讲授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中央较厚、边缘较薄会聚作用放大镜、照相机、望远镜等凸透镜形状对光的作用典型相关概念光心焦点焦点主光轴焦距光心(o):凸透镜的中心焦点(F):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的点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又叫会聚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发散作用凹透镜形状对光的作用相关概念光心(o):凹透镜的中心焦点(F):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反向延长汇聚的点主光轴:通过两个焦点的直线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光心焦点焦点主光轴焦距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因此又叫发散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课堂总结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形状形状对光的作用三条特殊光线对光的作用凹透镜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2、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A.会聚光束 B.发散光束C.平行光束 D.不能确定A3、4、5、1. 请完成教材习题2. 完成练习册课后作业(共20张PPT)多彩的光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第四章学习目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新课导入思考: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的作用以及三条特殊光线?新课讲授平常使用的放大镜是什么透镜呢?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凸透镜成像实验目的:凸透镜成像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光心的距离称为像距(v)实验步骤:1、设法获取凸透镜的焦距(f)。2、认识光具座,将实验器材按照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在光具座上。1、将太阳光透过凸透镜,在地上或光屏上形成一个很亮的点,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f。2、同时移动光屏和物体,当光屏上形成与物体大小相等倒立的像时,此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的二倍。光屏中心、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烛心在同一高度3、蜡烛火焰经凸透镜后成缩小的实像,将u、v值记录下来。4、蜡烛火焰经凸透镜后成放大的实像,将u、v值记录下来。5、蜡烛火焰经凸透镜后成等大的实像,将u、v值记录下来。6、蜡烛火焰经凸透镜后成放大的虚像,将u、v值记录下来。7、蜡烛火焰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观察是否能成像。8、改变物距,重复几次上面的实验操作结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外时,成缩小、倒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 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以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时,不能成像。2倍焦距实倒立1倍焦距1倍焦距物距(u) 像的性质像距(v)正倒 大小 虚实 一束平行光 成一个很亮的点v=fu>2fu=2ffu=fu正立倒立倒立倒立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缩小等大放大放大实像实像实像虚像fv=2fv>2f成像规律:1、物体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体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2、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3、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4、遮住部分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比原来暗一些。课堂总结凸透镜成像找焦距成像规律方法一方法二课堂练习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 cmB.小于10cmC.大于20cmD.在10cm和20cm之间B2、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A、15cmB、20cmC、25cmD、30cmA10 20 30 40 50 60 70 80(cm)3、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4厘米; B、f=8厘米; C、f=12厘米; D、f=16厘米。A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A、3cm B、5cm C、7cm D、14cmA5、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B.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C.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A6、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D7、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两个方面:①物体在________ 或_______ 以内,②蜡烛、凸透镜和光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倍焦距上1倍焦距不在同一高度8、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清晰的实像下7.5左缩小1. 请完成教材习题2. 完成练习册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pptx 2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