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多彩
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四章
学习目标
1、视物原理
2、视力的矫正
3、透镜的应用
新课导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眼睛,由此可见,眼睛对人的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任何人失去了眼睛都无法自理,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
新课讲授
晶状体(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的视物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
正常人眼看远处物体
正常人眼看近处物体
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物体。
形成原因:晶状体较厚,折光能力变强,远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
2、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物体。
形成原因: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变弱,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
1、近视的矫正
观察近视的视物光路图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如何矫正?
视力的矫正
结论:在近视眼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2、远视的矫正
观察远视的视物光路图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如何矫正?
结论:在远视眼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1、放大镜
透镜:凸透镜
用途:观察较小的,不易观察的物体。
原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同侧。
调节:物距越大,所成的虚像越大。
透镜的应用
2、照相机
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用途:拍照
工作原理:在胶片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因此物距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胶片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3、投影仪(幻灯机)
构造:凸透镜。
用途:将物体放大在荧幕上。
工作原理:物体在荧幕上成放大的实像。因此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4、显微镜
构造:目镜和物镜。
用途:观察特别微小的物体。
工作原理:要成放大的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物镜也要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因此物距要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像在二倍焦距以外。
5、望远镜
构造:目镜和物镜。
用途:观察距离很远的物体。
工作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课堂总结
神奇的眼睛
1、视物原理
2、视力的矫正
3、透镜的应用
课堂练习
1、眼睛在视网膜上所的像的特点是 、 、 。
2、下图中甲、乙分别是什么透镜?
甲: 乙: 。
倒立
缩小
实像
凸透镜
凹透镜
3、如图4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
4、小明有一块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二倍焦距以外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5、下列光学仪器中,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的是( )
A、放大镜 B、潜望镜
C、照相机镜 D、投影仪
D
1. 请完成教材习题
2. 完成练习册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