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本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主席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彭、拟”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难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教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交流:歌词中为什么说“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与课文有关资料,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知。
(以歌曲导入,学生通过歌词初步了解抗美援朝,激发学习兴趣。)
4.简介毛主席。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5.相关资料。毛岸英简介,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时说的话。
6.导入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对究竟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自己的祖国安葬,还是安葬在朝鲜做决定的艰难过程。
(了解中朝位置关系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人物。)
二、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
3.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板书:(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继续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呈现电报内容。
①“电报”是谁发来的?从哪儿发来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②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③指导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2)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毛主席回忆起毛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你从中了解到毛岸英什么?(从中了解到毛岸英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什么?(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②请把“这次怎么会……”省略的内容补起来?(a. 这次怎么会牺牲了呢?b. 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c. 这次怎么会不能回来了呢?……)
③从这里的省略号你又感受到什么?(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的无比悲痛。)
④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心里活动描写中感受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震惊和悲痛心情。
⑤简介毛岸英的成长经历。毛岸英的照片
⑥学生阅读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①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中体会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②谈话过渡:彭总司令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是对烈士毛岸英的尊重,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方面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交流。)
(4)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①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主席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板书:普通的父亲)
②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表现毛主席的心情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③引导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心情。
(5)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①“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②毛主席做出了什么决定?(毛主席做出了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③从毛主席的决定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板书:超人的胸怀)
④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6)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①这段话中“踌躇”描写了毛主席的什么?(心理活动。)从中感受到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主席签字时,他又迟疑了,毛主席在做艰难的抉择。)
②毛主席在“踌躇”什么?(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③从“黯然的目光”你感受到什么?(毛主席经历着巨大的悲痛。)
④从毛主席“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旦签字,就意味着毛主席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毛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艰难的抉择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矛盾的心理。
⑥最后,毛主席做出了怎样的抉择?(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7)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①“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都变得苍白无力,“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②谁来谈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个诗句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
③教师小结:从“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我们能够想象到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我们不由得不说毛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更是伟大的领袖!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者部分课文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父亲的平凡,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领袖的伟大。(学生朗读。)
五、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谈话引导: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那么,课文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内容总结:本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得知这个恶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2.写法总结:本文写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毛主席的性格特点。
3.布置作业。以下任选其一:
(1)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毛主席先后失去了包括毛岸英在内的六位亲人。请你搜集有关资料,并展示给同学们。
(2)学完了课文,我们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办一张关于毛主席的手抄,建议手抄报围绕“普通的伟人”组织材料。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