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三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三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 13 课 时
课题 第三章第二节光的反射 课型 新授 借鉴改进
教学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应用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问题和相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金榜学案 二、激趣导入 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 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精讲点拨 1、光的反射 教师:光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有一部分会被反射,仍在原来的物质中传播。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学生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3-2-4,让微型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学生实验一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练习:(写在小黑板或投影仪的胶片上)。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 演示四: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插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 强调: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四、分层训练 【基础训练】 1.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一条入射光线可以有多条反射光线 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传播速度一定不相等 【能力提升】 2.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25°,转动平面镜,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30°
,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A.减少了5° B.减少了10°C.减少了15°D.减少了20° 【拓展延伸】 3.如图,激光笔射出的光线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光后射向墙上形成一个光斑。 (1)如果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42°,则反射角为 ; (2)写出两个可使反射到墙上的光斑下移的方法。 五、梳理总结 六、布置作业 能力训练
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