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课时页)课题 5.国家机构有哪些 第1课时——身边的国家机构 总第12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 1.从生活出发,初识国家机构。 2.通过学习,知道国家机构对国家的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很重要。 3.树立法治观念,知道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教学重点、难点 能辨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关的关系。重点落实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民主法治,公民意识;问题解决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提问:走进我们的校园,除了教室,教师的办公室,还有什么部门办公室吗?这些部门在学校所担负的职责是什么? 展示图片:学校的机构。 引入:我们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是不是也需要不同部门的保障呢? 思考 分享 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国家政权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 1.出示:我们的学校设有负责教学、德育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担负着特定的职责,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同样的道理,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 2.活动园: 提问:图中的单位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初步判断这些单位哪些属于国家机构。 医院: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病员开展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措施、护理技术、接诊服务、康复设备、救治运输等服务,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 派出所:对本辖区特种行业、公共场所、民用危险物品、违禁品、户口、居民身份证、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等,行使治安行政管理权。 民政局:改善民生、促进民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承担着“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责。 课堂活动: 出示图片:判断下列单位是否为国家机构? 【活动二】: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 1.出示: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单位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 2.宪法依据:宪法职权。 权利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播放视频:身边的国家机构。 4.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中央国家机关: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 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区域内行使职权。 5.列举国家机关的职权。 6.活动园:畅谈自己所在地区的国家机构。 提问:你知道自己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吗? 7.小结: 阅读 认知 思考 阅读 参与游戏 思考 交流 阅读 认识 阅读 认识 观看视频 认识 阅读 思考 交流 分享 通过结合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管理模式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工作的井然有序是因为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延伸到国家的管理,初步让学生明白国家管理机构的有效管理才能保障社会秩序。初步感受身边的国家机构。 通过对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的规定,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通过列举的方式让学生判断周围的单位是否属于国家机构,加深学生对国家机关的理解,具备初步辨别国家机关的能力。课堂小结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课后作业 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板书设计 身边的国家机构 宪法职权 中央国家机关 地方国家机关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