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2、结合实例,认识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以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为例,认识构造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见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难点:背斜、向斜的特征及判别方法,地形倒置的成因及断层的形成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本引言部分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地质构造与地貌图2.13 /图2.14 观察问:(1)岩石类型?发生弯曲、错位岩层的变形(弯曲)和变位(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断层 、褶皱)(一)褶皱岩层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受到挤压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波状弯曲, 形态判断判断依据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两侧,岩层由老→新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两侧,岩层由新→老(不可通过地表形态去直接判断褶皱的类型)背斜:单一内力作用 成山 外力作用后 成谷向斜:单一内力作用 成谷 外力作用后 成山地形倒置: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破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两侧岩石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应用(实践意义)1、水、油、气资源(1)三者位置关系天然气最轻,水的密度大于石油背斜(地表之下):油、气资源,岩层封闭向斜:水资源 向斜构造,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隧道:背斜原因:①向斜构造易于储水②背斜岩层拱起,具有支撑力③背斜排水条件好,隧道干燥建采石场:背斜 →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破碎(二)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超过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既发生断裂,也有位移,属于断层上升形成 地垒 :华、泰、庐、下沉形成 地堑 :渭河平原(地图州-P285找到)渭河平原形成原因①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南、北两侧上升,形成渭河谷地②在外力(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思考:断层处是否可以修水库?不可以①地质不稳定②易渗水二、板块运动与地貌(复习地质构造和地貌)1、地图册248(找到沙特、红海、地中海三者的所在位置)对应地图册P1122、全球范围,六大板块 P112亚欧、美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注意:(1)大洋洲无板块(包含于印度洋板块)(2)大西洋被三大板块分开(亚欧、非、美)3、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张裂拉伸:生长边界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运动类型 相向(消亡) 相离(生长)岩层运动方向 发生碰撞或俯冲 地壳张裂对地形的影响(1)大陆与大陆:褶皱山系 裂谷、海洋、海岭(2)大陆与大洋:俯冲世界:海沟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岛弧eg:褶皱山系:阿尔卑斯山脉(亚欧、非洲)消亡边界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日本 消亡边界(菲律宾东北)海岭(大洋中脊),地壳张裂(生长边界)拉伸,岩浆出露,快速冷却凝固(1)红海(非、印度洋;生长边界;S变大)(2)沙特(地热能丰富/石油/太阳能)(3)地中海(亚欧、非;消亡边界;S变小)海岸山脉(4)落基山脉(北美):(美洲、太平洋)科迪勒拉山系(5)安第斯山脉(南美):(美洲、南极洲)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对比在山区、平原地区修路的差别(1)山地相对高度、坡度大;(2)成本高,难度较大(3)地质构造复杂,稳定性差。2、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选公路(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其次铁路3、山区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公路为主,铁路为辅(2)线路分布:和缓的山麓(山坡与周围平地相连的部分)、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地势起伏大(“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4、桥隧结合优:(1)减少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减少占用土地资源(某些地区为了野生动物迁徙、生存:青藏高原)缺:技术要求高,成本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