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标点符号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 标点符号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基础知识运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运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考生分清句子结构,辨别不同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意义。
本考点要求考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掌握顿号、问号、分号、引号、冒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的易混、易错之处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观题,要求从四个句子中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或者给出的语段标点空缺,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一组。
【中考真题练手】
1.(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C.C919大型客机上的旅客们在机舱内挥舞着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高呼“东方风来,翼起翱翔”。
D.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答案】B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B.有误,“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与“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是并列成分,之间应用分号,故应把“计较”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故选B。
2.(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寒来暑往里劳作与收获,能帮助人们坚定信仰。(“坚定”的词性是动词)
B.我们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发展,始终坚持。(该句没有语病)
C.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和全人类有重大意义。(该句是单句)
D.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是“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B.语序不当,应将“不断发展”与“始终坚持”调换位置;
故选B。
3.(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C.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D.“七经”“四书”为特定称谓,应使用双引号;故将“列为《七经》之一”“合称为《四书》”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故选D。
4.(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恩施高山雪场是雪友的天堂。”他说,“恩施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我们都格外看好这里的专业氛围。”
B.谷雨时节,雨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热闹得紧。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
D.张阿姨干上环卫工作后,慢慢揣摩出个中滋味——看着人们生活在整洁的环境中,仿佛他们的幸福美满都与自己有关。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正确运用的能力。
B.重复赘余,句中的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可删去其中任意一个。
故选B。
5.(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烟台剪纸、螳螂拳、八仙葫芦、烟台绒绣……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雷锋精神依然具有跨越时间的无限魅力。——这句话没有语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觥筹交错”“一豆羹”——“白”“觥筹”“豆”在古代都指酒杯。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这个文学常识表述是准确的。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C.说法有误。“觥筹”是酒杯和酒筹,“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而非“在古代都指酒杯”。
故选C。
6.(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礼记》、《周易》、《尚书》、《春秋》合称“四书五经”。
C.大雨过后,云雾缭绕的九峰山吸引了一大批游客。见到如此美景,游客们不禁感叹道:“多美啊,雨后的九峰山!”
D.从“雪游龙”到“雪如意”,再到“雪飞燕”“冰丝带”……等每一座冬奥场馆,都是一处与众不同的景观。
【答案】C
【详解】A.有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
B.有误。书名号紧密相连,中间不用顿号;
D.有误。“……”和“等”不能连用;
故选C。
7.(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一说到河池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宜州粽子啦,巴马油鱼啦,环江香猪……
B.“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
C.“七 一”将至,请同学们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这一主题向《河池日报》的《红水河副刊》栏目踊跃投稿。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这两句诗把塞外雄伟壮观的独特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
【答案】A
【详解】B.“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七·一”这类有固定意义的节日,中间不需要加间隔号;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独立引用,引号外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内;
故选A。
8.(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级开展“学生骑车安全”主题班会,班主任强调说:“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
B.为避免青春期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做到:主动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事情;提高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冷静思考,正确表达意见。
C.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D.我们大家务必记住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电话——即“96110”。
【答案】D
【详解】D.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的意思,与“即”意思重复,应改为逗号,或将“即”字删掉;
故选D。
9.(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回头看看海鸥 ① 潜水鸟 ② 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③ 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 ④ “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⑤ ”
A.①、 ②、 ③, ④: ⑤。B.①, ②, ③。 ④: ⑤!
C.①、 ②、 ③。 ④: ⑤!D.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海鸥”“潜水鸟”“企鹅”为并列的事物,中间应用顿号分隔;故①②处填顿号;
③处位于直述式文意已完足的句末,应使用句号;
“叫道”后是所说的语句,④处应用冒号;
⑤处位于“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这句带有感叹语气的句末;应使用感叹号;
故选C。
10.(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B.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C.自吴王孙权在武昌(今鄂州)建都至今的1700多年中,武昌鱼倍受杜甫、孟浩然、苏轼……等文人墨客的青睐。
D.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
【答案】C
【详解】C.“……”和“等”不能连用,删去其中一个;
故选C。
【规律方法探究】
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点号,一类是标号。
点号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标号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用来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用来表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点符号知识内容繁杂,用法多变,应对此考点关键在于掌握快速诊断的方法。下面分类一一作简单的例析。
1.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语间。
要点:
(1)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和”之类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2)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3)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1: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4)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需要停顿或停顿较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5)叠词间一般不用顿号。
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6)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概数,若加顿号则表确数。
例1:小姑娘十三四岁。
例2:老干部已退居到二、三线。
(7)使用常见错误。
一是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
例: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表停顿,这是没错的,但有两处不妥。玉米、小麦是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二是数字间顿号的误用。
例: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都完成的学生,一个班不过十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这里顿号的误用,与不了解数字使用规定有关。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这两个数字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三是在“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误用了顿号。
例:校长带来了口信,让小吕、或者小张老师去一趟县城。
(7)牢记口诀。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例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D 解析: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B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C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那么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淮剧”后面的顿号、“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D项,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七八岁”之间没加顿号是正确的。
2.逗号(,)
要点:
(1)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2)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可用逗号,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一定要用逗号。
例1: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例2: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例3:你啊,真不争气。
(3)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4)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1: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例2: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
例3: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5)用在并列词组之间。
例1: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例2: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式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占据了半张办公桌。
例3: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各项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来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6)需注意的情况:若并列的是词语一般用顿号,但并列的是带语气词的词语则一定要用逗号。
例1:(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箱子、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例2:(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呀,箱子呀,水獭呀,野猫呀……种类实在不少。
(7)常见错误有两种情况。
一是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
例1:不可否认这种做法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是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
例2:她心下想,这种工作,我也能干,我明天就去试试,自己行不行。
例题2.下列各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哪里,张佳婧?
B.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C 解析:A项,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B项,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C项,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D项,句中虽是并列词语,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使用正确。如句子变为“这翻滚的麦浪、清清的河水、大雁的歌唱”,则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变为顿号也正确。
3.分号(;)
要点: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分句里已经用了逗号,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后不能用分号)
例2: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3)分号使用常见差错。
一是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误用了分号。
例:需报中级职称的老师请携带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大学毕业证书;100元报名费;四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此句中分号使用错误)
二是不是并列关系误用了分号。
例:他不但给王亮带来了钱物等支援;更重要的是给了王亮精神上的鼓舞。(此处分号应改成逗号)
三是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
例: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里的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牢记口诀: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例题3.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B 解析: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4.冒号(:)
要点:
(1)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例:张三说:“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比较:①“你要不断进步,”张三说,“识字,生产。”②“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张三说。)
注意:使用“××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2)总领或总结。
例1:纺线时可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例2: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
(3)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4)冒号使用常见错误。
一是冒号套用,即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
例:老师一再告诫我们:现在的安全问题有三个隐患:火灾、饮食和交通。
二是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
例:校领导向全校老师提出:目前抓学习必须“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是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
例:随着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的大喊,老支书率先走向滔滔洪水。
四是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
例:饮食有三忌:即一忌吃得太饱;二忌挑食;三忌饭后剧烈运动。
五是对话中“××说”(或相当于“××说”的语言)在中间,前后都有引用的话,“说”后应用逗号。但有人常常误用为冒号。
例:“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传来”后边应用逗号,用冒号是错误的 )
牢记口诀: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题 4.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一个人在世界上要担任三种角色:即在工作岗位上是职业人,在家庭中是家庭人,在社会中是社会人。
C.班主任宣布:本次班会有三项内容:一是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二是颁奖,三是成绩优秀者经验介绍。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
A 解析:B项,冒号与“即”只能保留一个,可以将冒号改为逗号。C项,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D项,将说话人的话分为两部分,“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5.句号(。)
要点:
(1)句子无论长短,只要是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表停顿。
(2)对话中,“某某说”之类的词语在引语后时,用句号。
例:“下课了。”张三说。
(3)主要诊断方法有二:
一看是否一逗到底。
例:每一个生命都伴着一份精彩,每一份精彩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当我们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中时,却也不得不感受生命逝去的那份伤感和惋惜,或许,这就是生命的节奏,似《蓝色多瑙河》那样优美,又如《生命进行曲》那样凝重。(这里按句子结构来看,实际上有三个句子,即“而”字前面为一断,“或许”前面为一断。两处前面的逗号都要改为句号)
二看是否滥用句号,割裂了句子。
例: 该学校造成混乱的原因,一是管理松散,措施不到位。二是教师缺少配合,各自为战。(这里的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
例题5.下列各句中,句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B.到底怎么办?张华。
C.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D.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B 解析:B项,问号改为逗号,句末句号改为问号。
6.问号(?)
要点:
(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句末都用问号。
例1: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例2: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选择问句是一个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1: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例2: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3:你是喜欢跑步呢,还是喜欢打球呢,或者是喜欢游泳呢?希望给我一个确定的回答。
例4: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例5: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例6: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一般超过两项)。
例7: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3)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例1:怎么啦,你?
例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4)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用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5)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1: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例2: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
例3:她反复品味着,不知道他的话是赞美,是奉承,还是讽刺。
例4: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例5: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例6: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例7: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例8: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6)牢记口诀。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例题6.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区内票价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C.除了你能去,谁还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到底要怎样呢?你。
C 解析: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子中虽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句中不用问号。B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选择问句中不管有几个分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用问号,中间各分句间用逗号;但如果是连续发问,每一问都要用问号。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末尾句号应改为问号。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而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7.感叹号(!)
要点:
(1)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要用感叹号。
例1:祥林嫂,你放着罢!
例2: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2)有的感叹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感叹号放在句末。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感叹号使用常见差错。
一是滥用感叹号。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感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感叹号。
例:想到这里,他双目喷火,握紧了两只拳头!
二是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裂了句子。
例:多优美的歌声啊!我听得无比陶醉。
牢记口诀: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例题7.下列各句中,叹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B.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凤……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一会儿他又找来一些包满软刺的毛果果,让人猜猜这是什么,好多人不认识,不过也有人认出它来。用石头轻轻捶开,呀,嫩板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A 解析:主语被叹词断开,叹号不应该前置。叹号改为逗号,叹号放在句末。
8.引号(“”)
要点: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只是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4)引号尤其要注意其和句逗的配合使用。
①前面用冒号,领起后面引号中的被引内容,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还有几种情况,很容易出错。
例: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这里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如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②还要注意后引号那个地方的句逗,到底点在引号里边还是外边。
例: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这里的“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前是逗号,表示话还未完,领起的“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只是整句话中的一部分,因此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③还有就是滥用引号,主要是词语没有特殊含义,随便加上了引号。
例:抬头一看,只见柳絮飘荡,就如漫天的“雪花”在飞舞。(此处引号是多余的)
(5)牢记口诀: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9.括号(( ))
要点:
(1)使用括号应注意:括号里只是注释应当紧挨着正文。
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且括号要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停顿处的标点在括号之后,如例1;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中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如例2,也可不用,如例3,括号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1:我国发现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例2: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例3: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2)括号使用常见错误。
一是位置不当。
例: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括欣赏的因素 (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 。只要求全文能准确、通顺地把客观事实、作者观点说清楚。
这里括号中的内容是对第一句话的注释,应在“因素”后加句号,括号后的句号应移至括号内。
二是不该使用括号而用了括号。
例:珠宝行重质量、讲信誉,长年聘请荣获国际(FGA)、国内(GIC)珠宝鉴定师资格的专家监管商品质量。(此名两个括号都不需要)
牢记口诀: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例题8.下列各句中,括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B.强热带风暴“帕布”(由老挝命名,意为一种大淡水鱼。)正逼近福建中南部沿海,并极有可能正面袭击厦门。
C.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
D.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D 解析:A项,在注释句子中某部分内容时,句内括号应紧跟在被注释的部分后面。该项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出版社”的解释,不是对“不甘示弱”的解释,因此,应改为“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也不甘示弱”。B项,句内括号中的文字末尾,除了问号和叹号,不能用其他点号。应去掉括号内的句号。C项,括号中的内容是注明引文出处的,要紧跟引文。将句号移到括号后面。
10.破折号(——)
要点:
(1)意思转换,跳跃或转折一定要加破折号。
例1:“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例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2)解释、说明前文。
例1: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例2: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3)插入语一定要用破折号。
例: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的安息处,签署了《解放宣言》。
(4)表说话的中断和延长。
例1: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例2:“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表说话延长)
例3:“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表说话延长)
(5)表意思递进(紧承)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
例:团结——批评——团结。
(6)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诗、词、文的作者等。
例: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7)总结上文。
例: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注意:破折号使用常见差错主要是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都有引出、解释说明、语句的作用)。其情形与冒号同。
11.省略号(……)
要点:
(1)省略号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云云”之类。
例:他家已基本实现“现电化”,豪华的房间中有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等。(此处省略号和“等等”二者选用一个)
(2)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3)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如果省略号前边是完整的句子,省略号放在句末标点后;如果省略号前边不是完整的句子,则直接用省略号,不加其他标点。省略号后一般不必再用标点符号。
12.书名号(《》〈〉)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例1:《西游记》《水浒》《子夜》《荷花淀》等。(书名、卷名、篇名)
例2:《读者文摘》《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刊物名、报纸名)
例3:《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标点符号用法》等。(文件名)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表现的作品名称及简称。
例1:《都挺好》《正阳门下的小女人》《渴望》等。(电影名、电视名)
例2:《懂你》《童话》等。(歌曲名)
例3 :《春望》《钱塘湖春行》《静夜思》等。(诗词名)
例4:《蒙娜丽莎》《秦兵马俑》《香港回归摄影集》等。(图片、雕塑名)
(3)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纪行〉》《刘心武续〈红楼梦〉》等。
(4)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论语·学而》
(5)词牌与词题,诗体名与题目连用时,先写词牌、诗体名,后写词题、题目,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长沙》
注意:书名号里的名称要与原名相符。如《潇湘晨报》不能写成“《潇湘》晨报” 。
(6)下列几种情况不宜用书名号。
①证件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驾驶证、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等都不能用书名号。因此,“《准考证》”“《身份证》”的书名号应去掉。
②会议、竞赛、展览、主题活动等名称不能用书名号。
例1:《2018年湖南对口高考研讨会》将于3月23日在长沙召开。(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例2:《新体育杯》围棋赛另一个阶段比赛经过八轮争夺,于10月5日在安庆结束。(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例3:最近在湖南举办的《山水画展览》上,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异彩纷呈。(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例4: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19年“3·15”电视宣传活动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7)书名号该用时不能忘掉,也不能误用其他标点。
例1:1947年底,茅盾在新创办的小说月刊任编委,并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长篇小说《锻炼》。(该句中“小说月刊”“文汇报”是刊物、报纸名称,都应分别加上书名号)
例2:“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本书提出了“实”“准”“简”三原则,对我们写作应用文很有帮助。(该句中“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应用书名号,不能误用引号)
例题9.下列句子中的书名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十二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海口开幕。本届大赛为期2天,主题为《体验·创新·成长》。
B.上海市双拥办与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办《纪念延安双拥运动八十周年征文》活动征稿。
C.以《感恩父母·回报恩情》为主题的山东教育频道电视宣传活动将在5月20日完成。
D.张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旅游局日前出台的《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对旅行社归责过重。
D 解析:A项,活动主题名不能加书名号,只能用引号。B项,征文活动名称不是作品名称,可用引号,不宜用书名号。C项,书名号改为引号,主题不能用书名号。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问感分冒逗顿,一个字格右边偏下。
引括书,占一个字格。前半边可在行首,不能在行末;后半边,可在行末,不能在行首。
省破,在字格中部,占两字格。可以在行开头,也可在行末,但不能前行末占一格,后行头占一格。
间连,在被间连字词间,占一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连接拼音占半字位置,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识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规律方法总结:
标点符号的判定,还要结合语境、语意。
例1: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例2: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基础知识运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运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考生分清句子结构,辨别不同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意义。
本考点要求考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掌握顿号、问号、分号、引号、冒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的易混、易错之处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观题,要求从四个句子中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或者给出的语段标点空缺,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一组。
【中考真题练手】
1.(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C.C919大型客机上的旅客们在机舱内挥舞着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高呼“东方风来,翼起翱翔”。
D.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2.(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寒来暑往里劳作与收获,能帮助人们坚定信仰。(“坚定”的词性是动词)
B.我们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发展,始终坚持。(该句没有语病)
C.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和全人类有重大意义。(该句是单句)
D.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是“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3.(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C.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4.(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恩施高山雪场是雪友的天堂。”他说,“恩施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我们都格外看好这里的专业氛围。”
B.谷雨时节,雨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热闹得紧。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
D.张阿姨干上环卫工作后,慢慢揣摩出个中滋味——看着人们生活在整洁的环境中,仿佛他们的幸福美满都与自己有关。
5.(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烟台剪纸、螳螂拳、八仙葫芦、烟台绒绣……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雷锋精神依然具有跨越时间的无限魅力。——这句话没有语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觥筹交错”“一豆羹”——“白”“觥筹”“豆”在古代都指酒杯。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这个文学常识表述是准确的。
6.(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礼记》、《周易》、《尚书》、《春秋》合称“四书五经”。
C.大雨过后,云雾缭绕的九峰山吸引了一大批游客。见到如此美景,游客们不禁感叹道:“多美啊,雨后的九峰山!”
D.从“雪游龙”到“雪如意”,再到“雪飞燕”“冰丝带”……等每一座冬奥场馆,都是一处与众不同的景观。
7.(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一说到河池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宜州粽子啦,巴马油鱼啦,环江香猪……
B.“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
C.“七 一”将至,请同学们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这一主题向《河池日报》的《红水河副刊》栏目踊跃投稿。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这两句诗把塞外雄伟壮观的独特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
8.(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级开展“学生骑车安全”主题班会,班主任强调说:“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
B.为避免青春期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做到:主动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事情;提高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冷静思考,正确表达意见。
C.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D.我们大家务必记住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电话——即“96110”。
9.(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回头看看海鸥 ① 潜水鸟 ② 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③ 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 ④ “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⑤ ”
A.①、 ②、 ③, ④: ⑤。B.①, ②, ③。 ④: ⑤!
C.①、 ②、 ③。 ④: ⑤!D.①, ②, ③, ④: ⑤。
10.(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B.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C.自吴王孙权在武昌(今鄂州)建都至今的1700多年中,武昌鱼倍受杜甫、孟浩然、苏轼……等文人墨客的青睐。
D.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
【规律方法探究】
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点号,一类是标号。
点号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标号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用来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用来表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点符号知识内容繁杂,用法多变,应对此考点关键在于掌握快速诊断的方法。下面分类一一作简单的例析。
1.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语间。
要点:
(1)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和”之类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2)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3)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1: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4)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需要停顿或停顿较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5)叠词间一般不用顿号。
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6)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概数,若加顿号则表确数。
例1:小姑娘十三四岁。
例2:老干部已退居到二、三线。
(7)使用常见错误。
一是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
例: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表停顿,这是没错的,但有两处不妥。玉米、小麦是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二是数字间顿号的误用。
例: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都完成的学生,一个班不过十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这里顿号的误用,与不了解数字使用规定有关。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这两个数字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三是在“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误用了顿号。
例:校长带来了口信,让小吕、或者小张老师去一趟县城。
(7)牢记口诀。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例题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D 解析: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B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C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那么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淮剧”后面的顿号、“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D项,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七八岁”之间没加顿号是正确的。
2.逗号(,)
要点:
(1)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2)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可用逗号,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一定要用逗号。
例1: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例2: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例3:你啊,真不争气。
(3)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4)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1: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例2: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
例3: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5)用在并列词组之间。
例1: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例2: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式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占据了半张办公桌。
例3: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各项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来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6)需注意的情况:若并列的是词语一般用顿号,但并列的是带语气词的词语则一定要用逗号。
例1:(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箱子、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例2:(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呀,箱子呀,水獭呀,野猫呀……种类实在不少。
(7)常见错误有两种情况。
一是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
例1:不可否认这种做法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是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
例2:她心下想,这种工作,我也能干,我明天就去试试,自己行不行。
例题2.下列各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哪里,张佳婧?
B.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C 解析:A项,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B项,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C项,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D项,句中虽是并列词语,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使用正确。如句子变为“这翻滚的麦浪、清清的河水、大雁的歌唱”,则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变为顿号也正确。
3.分号(;)
要点: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分句里已经用了逗号,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后不能用分号)
例2: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3)分号使用常见差错。
一是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误用了分号。
例:需报中级职称的老师请携带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大学毕业证书;100元报名费;四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此句中分号使用错误)
二是不是并列关系误用了分号。
例:他不但给王亮带来了钱物等支援;更重要的是给了王亮精神上的鼓舞。(此处分号应改成逗号)
三是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
例: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里的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牢记口诀: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例题3.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B 解析: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4.冒号(:)
要点:
(1)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例:张三说:“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比较:①“你要不断进步,”张三说,“识字,生产。”②“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张三说。)
注意:使用“××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2)总领或总结。
例1:纺线时可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例2: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
(3)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4)冒号使用常见错误。
一是冒号套用,即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
例:老师一再告诫我们:现在的安全问题有三个隐患:火灾、饮食和交通。
二是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
例:校领导向全校老师提出:目前抓学习必须“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是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
例:随着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的大喊,老支书率先走向滔滔洪水。
四是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
例:饮食有三忌:即一忌吃得太饱;二忌挑食;三忌饭后剧烈运动。
五是对话中“××说”(或相当于“××说”的语言)在中间,前后都有引用的话,“说”后应用逗号。但有人常常误用为冒号。
例:“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传来”后边应用逗号,用冒号是错误的 )
牢记口诀: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题 4.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一个人在世界上要担任三种角色:即在工作岗位上是职业人,在家庭中是家庭人,在社会中是社会人。
C.班主任宣布:本次班会有三项内容:一是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二是颁奖,三是成绩优秀者经验介绍。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
A 解析:B项,冒号与“即”只能保留一个,可以将冒号改为逗号。C项,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D项,将说话人的话分为两部分,“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5.句号(。)
要点:
(1)句子无论长短,只要是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表停顿。
(2)对话中,“某某说”之类的词语在引语后时,用句号。
例:“下课了。”张三说。
(3)主要诊断方法有二:
一看是否一逗到底。
例:每一个生命都伴着一份精彩,每一份精彩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当我们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中时,却也不得不感受生命逝去的那份伤感和惋惜,或许,这就是生命的节奏,似《蓝色多瑙河》那样优美,又如《生命进行曲》那样凝重。(这里按句子结构来看,实际上有三个句子,即“而”字前面为一断,“或许”前面为一断。两处前面的逗号都要改为句号)
二看是否滥用句号,割裂了句子。
例: 该学校造成混乱的原因,一是管理松散,措施不到位。二是教师缺少配合,各自为战。(这里的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
例题5.下列各句中,句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B.到底怎么办?张华。
C.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D.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B 解析:B项,问号改为逗号,句末句号改为问号。
6.问号(?)
要点:
(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句末都用问号。
例1: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例2: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选择问句是一个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1: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例2: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3:你是喜欢跑步呢,还是喜欢打球呢,或者是喜欢游泳呢?希望给我一个确定的回答。
例4: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例5: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例6: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一般超过两项)。
例7: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3)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例1:怎么啦,你?
例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4)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用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5)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1: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例2: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
例3:她反复品味着,不知道他的话是赞美,是奉承,还是讽刺。
例4: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例5: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例6: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例7: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例8: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6)牢记口诀。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例题6.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区内票价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C.除了你能去,谁还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到底要怎样呢?你。
C 解析: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子中虽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句中不用问号。B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选择问句中不管有几个分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用问号,中间各分句间用逗号;但如果是连续发问,每一问都要用问号。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末尾句号应改为问号。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而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7.感叹号(!)
要点:
(1)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要用感叹号。
例1:祥林嫂,你放着罢!
例2: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2)有的感叹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感叹号放在句末。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感叹号使用常见差错。
一是滥用感叹号。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感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感叹号。
例:想到这里,他双目喷火,握紧了两只拳头!
二是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裂了句子。
例:多优美的歌声啊!我听得无比陶醉。
牢记口诀: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例题7.下列各句中,叹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B.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凤……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一会儿他又找来一些包满软刺的毛果果,让人猜猜这是什么,好多人不认识,不过也有人认出它来。用石头轻轻捶开,呀,嫩板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A 解析:主语被叹词断开,叹号不应该前置。叹号改为逗号,叹号放在句末。
8.引号(“”)
要点: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只是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4)引号尤其要注意其和句逗的配合使用。
①前面用冒号,领起后面引号中的被引内容,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还有几种情况,很容易出错。
例: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这里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如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②还要注意后引号那个地方的句逗,到底点在引号里边还是外边。
例: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这里的“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前是逗号,表示话还未完,领起的“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只是整句话中的一部分,因此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③还有就是滥用引号,主要是词语没有特殊含义,随便加上了引号。
例:抬头一看,只见柳絮飘荡,就如漫天的“雪花”在飞舞。(此处引号是多余的)
(5)牢记口诀: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9.括号(( ))
要点:
(1)使用括号应注意:括号里只是注释应当紧挨着正文。
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且括号要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停顿处的标点在括号之后,如例1;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中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如例2,也可不用,如例3,括号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1:我国发现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例2: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例3: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2)括号使用常见错误。
一是位置不当。
例: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括欣赏的因素 (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 。只要求全文能准确、通顺地把客观事实、作者观点说清楚。
这里括号中的内容是对第一句话的注释,应在“因素”后加句号,括号后的句号应移至括号内。
二是不该使用括号而用了括号。
例:珠宝行重质量、讲信誉,长年聘请荣获国际(FGA)、国内(GIC)珠宝鉴定师资格的专家监管商品质量。(此名两个括号都不需要)
牢记口诀: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例题8.下列各句中,括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B.强热带风暴“帕布”(由老挝命名,意为一种大淡水鱼。)正逼近福建中南部沿海,并极有可能正面袭击厦门。
C.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
D.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D 解析:A项,在注释句子中某部分内容时,句内括号应紧跟在被注释的部分后面。该项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出版社”的解释,不是对“不甘示弱”的解释,因此,应改为“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也不甘示弱”。B项,句内括号中的文字末尾,除了问号和叹号,不能用其他点号。应去掉括号内的句号。C项,括号中的内容是注明引文出处的,要紧跟引文。将句号移到括号后面。
10.破折号(——)
要点:
(1)意思转换,跳跃或转折一定要加破折号。
例1:“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例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2)解释、说明前文。
例1: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例2: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3)插入语一定要用破折号。
例: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的安息处,签署了《解放宣言》。
(4)表说话的中断和延长。
例1: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例2:“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表说话延长)
例3:“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表说话延长)
(5)表意思递进(紧承)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
例:团结——批评——团结。
(6)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诗、词、文的作者等。
例: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7)总结上文。
例: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注意:破折号使用常见差错主要是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都有引出、解释说明、语句的作用)。其情形与冒号同。
11.省略号(……)
要点:
(1)省略号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云云”之类。
例:他家已基本实现“现电化”,豪华的房间中有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等。(此处省略号和“等等”二者选用一个)
(2)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3)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如果省略号前边是完整的句子,省略号放在句末标点后;如果省略号前边不是完整的句子,则直接用省略号,不加其他标点。省略号后一般不必再用标点符号。
12.书名号(《》〈〉)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例1:《西游记》《水浒》《子夜》《荷花淀》等。(书名、卷名、篇名)
例2:《读者文摘》《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刊物名、报纸名)
例3:《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标点符号用法》等。(文件名)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表现的作品名称及简称。
例1:《都挺好》《正阳门下的小女人》《渴望》等。(电影名、电视名)
例2:《懂你》《童话》等。(歌曲名)
例3 :《春望》《钱塘湖春行》《静夜思》等。(诗词名)
例4:《蒙娜丽莎》《秦兵马俑》《香港回归摄影集》等。(图片、雕塑名)
(3)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纪行〉》《刘心武续〈红楼梦〉》等。
(4)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论语·学而》
(5)词牌与词题,诗体名与题目连用时,先写词牌、诗体名,后写词题、题目,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长沙》
注意:书名号里的名称要与原名相符。如《潇湘晨报》不能写成“《潇湘》晨报” 。
(6)下列几种情况不宜用书名号。
①证件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驾驶证、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等都不能用书名号。因此,“《准考证》”“《身份证》”的书名号应去掉。
②会议、竞赛、展览、主题活动等名称不能用书名号。
例1:《2018年湖南对口高考研讨会》将于3月23日在长沙召开。(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例2:《新体育杯》围棋赛另一个阶段比赛经过八轮争夺,于10月5日在安庆结束。(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例3:最近在湖南举办的《山水画展览》上,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异彩纷呈。(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例4: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19年“3·15”电视宣传活动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7)书名号该用时不能忘掉,也不能误用其他标点。
例1:1947年底,茅盾在新创办的小说月刊任编委,并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长篇小说《锻炼》。(该句中“小说月刊”“文汇报”是刊物、报纸名称,都应分别加上书名号)
例2:“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本书提出了“实”“准”“简”三原则,对我们写作应用文很有帮助。(该句中“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应用书名号,不能误用引号)
例题9.下列句子中的书名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十二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海口开幕。本届大赛为期2天,主题为《体验·创新·成长》。
B.上海市双拥办与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办《纪念延安双拥运动八十周年征文》活动征稿。
C.以《感恩父母·回报恩情》为主题的山东教育频道电视宣传活动将在5月20日完成。
D.张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旅游局日前出台的《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对旅行社归责过重。
D 解析:A项,活动主题名不能加书名号,只能用引号。B项,征文活动名称不是作品名称,可用引号,不宜用书名号。C项,书名号改为引号,主题不能用书名号。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问感分冒逗顿,一个字格右边偏下。
引括书,占一个字格。前半边可在行首,不能在行末;后半边,可在行末,不能在行首。
省破,在字格中部,占两字格。可以在行开头,也可在行末,但不能前行末占一格,后行头占一格。
间连,在被间连字词间,占一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连接拼音占半字位置,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识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规律方法总结:
标点符号的判定,还要结合语境、语意。
例1: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例2: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