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十六章 第三节 电阻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初步理解电阻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是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电阻》这一教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对问题深入思考还不够,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本节课主要从熟悉的知识引出新的问题,再根据一些直观现象,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探究,降低学习难度,拉近学生与物理生活和科技的距离。设计思路 问题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学生实验)→总结→随堂训练核心素养 目标 物理观念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等因素有关。 3.通过阅读对半导体、超导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科学 科学思维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探究实验的重要性。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 1.电阻概念的建立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 利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来设计实验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电流表、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金属丝、多媒体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 思考: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新课教学 一、电阻: 1.观察实验:如图16.3-1用两节干电池、一个小灯泡和开关及若干导线组成一个闭合电路,使小灯泡发光.然后将电路的一部分断开,在断开的两点之间依次接入长度、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观察小灯泡发光的亮度有何不同。讨论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a、导体对电流 作用的大小,叫做 。通常用字母 来表示,它的单位是 ,用符号 来表示。 比它大的单位还有 ,它们的关系是: 。 b、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叫做电阻器,也叫做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学生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 有关. 2.思考与设计 (1)如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实验探究: (1)如何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 选用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将它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流过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丝电流的大小。 材料长度粗细通过的电流电阻镍铬合金0.5镍铬合金0.5猛铜0.5猛铜0.5(2)如何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粗细(横截面积)的关系 选用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将它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流过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丝电流的大小: 材料长度粗细通过的电流电阻镍铬合金1.2镍铬合金1.2猛铜1.2猛铜1.24、交流与总结: (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 有关。 (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 。 (3)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 。 5、思考: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为0V时,导体电阻为0吗? 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三、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主要材料是: 。 3.主要应用: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 4、什么是超导现象? 某些物质在 时,电阻变成 的现象。课堂训练 1.一段导体接在3伏的电源上,通过的电流是0.3A,电阻大小为10欧;若接在6V的电源上,通过的电流是0.6A,电阻大小是 欧;若导体两端电压为0V,则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A,导体的电阻值为_______欧。 2、有两段导体a和b,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导体a的电流比通过导体b的电流大,比较二者的电阻( ) A.导体a的电阻大 B.导体b的电阻大 C.导体a、b的电阻一样大 D.无法确定课堂小结 大家有哪些收获?又还有哪些疑惑呢?作业布置 P67页1、3、4板书设计 第3节电阻 一、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符号:R 单位:欧姆 电阻器符号: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