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3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3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汽化和液化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什么是汽化现象,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什么是蒸发现象;
(3)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理解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并能用蒸发吸热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三、教学分析
本节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之后,经历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此之前有晶体熔化的实验作为基础,学习本节时应该不是特别困难,在数据处理方面,也与前面所学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图象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本节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演示: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学生观察现象
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拨,引出汽化和液化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二、探究与发现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师: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队员百思不得其解,请同学们帮帮忙,能解释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1)与气压有关。
师:肯定,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学习。
(2)水沸腾后不烫手,说明温度低,若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
师: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水沸腾时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过什么来观察?学生:实验。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适时点拨。3.进行实验。
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白纸上。
4.分析与论证。
(1)请小组代表总结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三、生活与发现
提供以下现象,让学生观察讨论并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归类。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演示);b.打湿的衣服干了;
c.冰棍周围冒“白气”(演示);d.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e.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
学生分类,教师肯定,并且说明:在物理学上称b、e这一类物态变化叫蒸发,它属于汽化现象,而a、c、d这一类物态变化叫液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