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与风带及气候(66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与风带及气候(66张)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章 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活动1:认知气压带风带分布,绘制分布示意图
过程:1.仔细阅读教材及一轮复习内容,明确以下内容:
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数量、分布、移动规律?
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及性质(干湿冷热)?
③.列举一个有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2.结合具体情境,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完成当堂练习。
达标验收:1.安静自主,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当堂检测注意准确率,力争全对
高低压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
地表均匀(不考虑海陆分布)
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完成4题。
4.若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C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
90°
60°
3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春分日-夏至日
移动规律
23.5 N
23.5 S
0
60 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移动范围约5~10个纬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60°
30°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东 风
问题思考?
1:“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形成原因的区别?
2:上升气流区和下沉气流区天气状况有什么区别?
3:近地面流向低纬的气流和流向高纬的气流性质有什么区别?
小结:
(1)纬度差异→太阳辐射量的差异→气温的差异;
(2)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
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
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
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降水多;
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降水少。
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降水多;
气流由陆地流向海洋:降水少。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作用: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10
20
30
40
60
0
赤道低压带
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
A
D
E
D
地中海气候
E
温带海洋性气候
A
热带雨林气候
夏季
冬季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夏:温和多雨
高温多雨
夏: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冬:温和多雨
冬:温和多雨
总结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分布举例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 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1.在终年只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所形成的气候是单调的
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0°N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地表不均匀(海陆分布,地表起伏等)
引起因素: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月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天气系统(1)——
1月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7月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块状分布
带状分布
7月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1、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2、受单一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信风带控制
4、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5、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6、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
极地气候: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7、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形成的气候
高原和高山气候
本节梳理总结
大气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A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B
地转
偏向力
C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部分地区形成季风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综合演练: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下题。
5.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6.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A.①与⑤ B.②与⑥C.③与⑦ D.②与⑤
7.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  )A.武汉可能伏旱 B.孟买吹东北风C.洛杉矶阴雨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1. 描述印度半岛夏季风的形成并分析印度半岛的气候特征。 2. 分析东亚夏季风的成因以及冬、夏季风对我国气候有何影响。 3. 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移动,分析东南亚、南亚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过程:1.仔细阅读教材及一轮复习78-82内容,明确以下内容:
①.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亚欧大陆东中西岸气候的分布)
②.气候、植被、自然带的区别
③.结合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定气候类型及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判定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完成当堂练习。
学习活动2:绘制全球气候类型及其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达标验收:1.安静自主,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当堂检测注意准确率,力争全对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10°
20°
30°
40°
60°
70°
90°
10°
25°
35°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西岸 内陆 东岸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66°34N
23°26N

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温带
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和
信风带(干)的交替控制
分布:南北纬10 ---20 之间
典型地区:
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南美巴西
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分布:
亚洲10 N---25 N 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
南亚(印度)、东南亚(中南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
共同点:都是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分两季。
不同点:季风气候:旱、雨两季更明显,降水总量大。
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降水总量小。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分布: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典型地区: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
南北纬25 --35 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韩国和日本38 N以南(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巴西南部、阿根廷东北,澳大利亚东南)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
亚洲40 --60 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和日本38 N以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相同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雨
主要差异:亚热带季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温和,降水总量大。
温带季风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降水总量小。
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判断)
第一步、定南北半球
最热月
7月或8月: 北半球
1月或2月:南半球
气温曲线弯曲方向
南半球
北半球
2021年7月18日~22日,央视“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团队,向全世界播报了塞伦盖蒂大草原的百万角马向肯尼亚大迁徙的情景。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食草性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沿既定路线(如图)迁徙,场面极其壮观,但是野生动物们的前行之路也尤为艰难。
1.关于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非洲气候的对称性,每年动物有两次迁徙
B.每年6月动物开始从坦桑尼亚大草原向北迁徙
C.每年10、11月动物往南部回迁
D.野生动物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变化
2.旅游者要观看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选择的时间应在
A.5~6月 B.7~9月 C.10~11月 D.12~5月
(2022·青岛模拟)下图是位于亚欧大陆40°N~50°N四地区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5.①②③④四地中(  )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B.②地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大C.③地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发D.④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距平值大
过程:1.仔细阅读教材及一轮复习78-79内容,明确以下内容:
①.结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典型地区的气候类型分析成因
②.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③.结合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定气候类型 2.结合具体情境,判定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完成当堂练习。
学习活动3:判断特殊地点气候类型,分析成因并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达标验收:1.安静自主,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当堂检测注意准确率,力争全对
请在地图册上找到以下特殊地区气候类型并判断其成因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特征?
(6)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范围
(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
(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面积广大。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深入。
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间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典例 (2022·海南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Ⅰ分别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Ⅱ分别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柑橘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橘逾淮而北为枳”大致反映了古人对柑橘分布的认识,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材料二图为“柑橘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及分布北界示意图”。
(2) 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
(3) 从①、②、③、④四线中选出柑橘在日本分布的北界,并简述理由。
差异:亚欧大陆西岸柑橘北界的纬度较亚欧大陆东岸北界的纬度更高。
原因: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亚热带北界的纬度位置更高,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的影响,亚热带北界所处纬度相对较低。
3线。
理由: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在淮河一线,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突出,柑橘分布的北界的纬度较我国淮河一线的纬度更高。④线纬度低于淮河一线;①②线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不是亚热带的北界。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从S市和M市中任选一地,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S市气候特点:S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原因:
地处30°S~40°S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压控制降水少;
冬季受西风影响,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从S市和M市中任选一地,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M市气候特点:
M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原因:
M市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M市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属于山脉迎风坡,导致降水多。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是图1中丙地的气候资料。
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说明其成因。
地处西风带,西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
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综合演练: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综合演练:
“桌山”位于开普敦城区西部,山顶平展犹如一个巨大的桌面。每逢特定的季节,山顶常被厚厚的如丝绒桌布般的云团环绕,有“上帝的餐桌”的美誉。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却难以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图一为桌山位置示意图,图二为桌山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从大气环流角度来看,桌山难以发育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A.7月受信风控制,蒸发量大
B.全年受西风影响,蒸发量大
C.7月受副高控制,光照较强
D.1月受高压影响,降水稀少
2.若仅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二景观拍摄的季节最可能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云团通常环绕于桌山顶部,而不会蔓延至山下,其原因是(  )
A.山顶大气比较稳定 B.山顶气流不易扩散
C.背风坡多下沉气流 D.迎风坡的水汽有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