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学常识对文学常识主要考查的内容是:1.识记基本篇目中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2.识记基本篇目中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3.识记常见文学体裁(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常识及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常识。考生需要识记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成就;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的评价);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和重要作品的体裁。【中考真题练手】1.(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二十弱冠、三十不惑、四十而立……百岁期颐。B.“鳏、寡、孤、独”分别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母、老而无女的人。C.古时科举考试中,殿试之后,皇榜公布的一甲第一名为状元(鼎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合称三甲鼎。D.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常:仁、义、礼、智、信。【答案】D【详解】A.有误,应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B.有误,“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的人;C.有误,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故选D。2.(2022·湖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长于记人,塑造了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B.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三作家》,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不幸。C.“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颜筋柳骨”则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但一丰腴、一清瘦,各具特色。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筝一小舟”“又用篆章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有”字,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答案】A【详解】A.“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有误,应为“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陈涉,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周亚夫”。故选A。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到了,人们通过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重温传统习俗。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寒舍”“惠存”都是谦辞,“赐教”“垂问”都是敬辞。C.《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黄发”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D.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曲、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答案】B【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是敬辞;故选B。4.(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儒家经典 B.蒲松龄——清代文学家C.林冲——景阳冈打虎 D.《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C.“景阳冈打虎”的是武松;故选C。5.(2020·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话剧)等。B.中华书法源远流长,字体各异。隶书横长竖短,“蚕头燕尾”;楷书横平竖直,刚毅方正;草书连绵简约,龙飞凤舞。C.楹联讲究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平仄工整,词性相同或相对,结构自由灵活。D.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天干地支纪年法推算,2026年是农历丙午年。【答案】C【详解】C.楹联的结构是要工整的,而不是“自由灵活”的,故选C。6.(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B.“惠顾” “见谅” “犬子”是敬词,“家严” “愚见” “劳驾”是谦词。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湘行散记》。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在“春分”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B.“犬子”“见谅”是谦辞,“劳驾”是敬辞;C.《湘行散记》是散文,而且不是茅盾的作品,是沈从文的作品;D.“立春”在“春分”之前,“谷雨”在“清明”之后;故选A。7.(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种类多样,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B.古人常用“加冠”“而立”“不惑”“耳顺”“耄”等词语表示不同的年龄。C.赠序有别于书序,它作为临别赠言,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可抒发作者的情志。D.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林立。张仪是道家代表人物。【答案】D【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有误,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并非道家代表人物。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等;故选D。8.(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B.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茱萸、挂艾草等习俗。C.古人常用“家”或“令”称自己的亲属,表谦称,如“家父”“家母”“令郎”“令爱”。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均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有误,“插茱萸”不是端午节的习俗,而是重阳节的习俗;C.有误,“令”是一个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D.有误,《故乡》的裁是小说,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中;故选A。9.(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我们学过他的诗歌《使至塞上》。C.《琐记》记述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他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D.艾青写了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王维被称为“诗佛”,杜甫被称为“诗圣”。故选B。10.(2021·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有“高龄”“拙见”等,敬辞有“令爱”“赐教”等。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D.契诃夫的《变色龙》和吴承恩的《范进中举》,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答案】B【详解】A.“高龄”是敬辞;C.律诗中的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所以“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的说法是错误的;D.《范进中举》的作者是吴敬梓,不是吴承恩;故选B。11.(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春节贴春联、拜年,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草,重阳节登高、喝雄黄酒,这些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C.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D.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都要求对仗。【答案】C【详解】A.表述不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而非“纪传体”;B.表述不正确。“喝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而非“重阳节”习俗;D.表述不正确。律诗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而非“四联都要求对仗”;故选C。12.(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小红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C.“尊君”“令郎”“惠顾”“惠赠”“见谅”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敬辞。D.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它以描绘山川景物为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答案】C【详解】C.表述不正确。“见谅”是谦辞,而非敬辞。故选C。13.(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三百首》原是为儿童学诗而编的“家塾课本”,选篇精当,雅俗共赏。B.早期长篇小说如《红楼梦》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水浒传》才完全改变。C.《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D.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答案】B【详解】考查名著和文化常识。B.有误,早期长篇白话小说,无论是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以《水浒传》为代表的的英雄传奇,还是以《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展现的是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这些小说,是在几百年民间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完成的,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痕迹,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晚清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才有了更多的个人生活场景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应为“早期长篇小说如《水浒传》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红楼梦》才完全改变”;故选B。14.(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美,来表达洁身自爱的人生追求。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用“黄发垂髫”来借指老人和小孩;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女子十五岁为“及笄”。D.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答案】A【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纪传体通史”有误,《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故选A。15.(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纪年。2021年用干支纪年则为辛丑年,丑对应十二生肖的牛,那么这一年出生的小孩属相是牛。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扶摇直上”等成语就出自其中。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答案】B【详解】B项“扶摇直上”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选B。【高教版2023版基础模块上语文文学常识识记汇总】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关于词:词属于一种文学体裁,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可配乐歌唱,且句式不齐,因此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曲子词”、“近体乐府”、“长短句”等。后来词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了诗的别体,因此又有人称词为“诗余”。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音”。词的一段叫做一阕或一片。关于词牌: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作者按照格式去作词,叫做“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随着发展,词牌与题目有明显的区别。题目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本文的词牌名为“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因此得名。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点名地点和写作内容。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属于现代人按旧体词格式创作的古典诗词。关于分类:词按照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本词(116字)属于长调。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词以两片居多,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阙”。词从风格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关于作者: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代表作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等。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诗经》在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⑤记录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总之,《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诗经》最有成就的部分,共有十五国风,160篇;《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多讽刺之声)和《大雅》(多歌功颂德之作);《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提出:“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即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朱熹指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说过:“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3.关于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包括近体诗形成前(唐朝以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古体诗发展的轨迹大致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关于文体:“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歌”是总名,可配乐歌唱。“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其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中的曲调名称。一般而言,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4.关于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风骨又叫魏晋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刚健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多反映民生疾苦、统一国家、建功立业之心等,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其他常识:①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②子:对对方的尊称。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 服装。衿:衣服的交领。③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5.关于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的重要一支,鼻祖为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创造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南朝宋出现了山水诗派,开创山水诗派的大师是谢灵运,被尊为“山水诗派”之鼻祖。)《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关于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受儒道两种精神的影响,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同时,他也是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著有《陶渊明集》。6.《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关于文体:“吟”是古体诗的体裁之一,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关于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其他常识:①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②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山。7.《登高》 杜甫关于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和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的通称(有观点认为也包括排律或称长律,十句以上)。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本诗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律诗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等)和七言律诗(如杜甫《登高》、《蜀相》等)。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每首诗的偶句必须押韵,且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不许中途换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还是仄声都有基本规定,一般按照平仄声相间的原则处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绝句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如王维《竹里馆》,王之涣《登鹳雀楼》等)和七言绝句(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每首诗有四句。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古绝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绝句要求隔句押韵,但一般不要求对仗。关于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其他常识:①登高,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②唐诗中的“猿啼”意象常见于江上行水诗中,象征着游子客愁、失意怅怀、舟人漂泊、生计多艰之悲等。8.《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关于文体:《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为南朝鲍照所独创。歌行体诗歌的篇幅可长可短;并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刻画人物、记录言谈、发表议论、抒发感慨于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中途可以换韵;句式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其中,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以“吟”命名的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的《秦妇吟》等;本文中的“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物、事等。关于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谥号“文”,世称“文白公”。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元稹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创作要反映时事,并且是要为现实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感叹时世、反映应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一生诗作很多,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著有《白氏长庆集》。其他常识:①元和:唐宪宗的年号。②左迁:贬官,降职(谪、左除、黜);(右迁、拜、擢、陟是升官的意思)。③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④京都:唐代的京城长安。⑤出官:(京官)外调。⑥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⑦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⑧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⑨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9.《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关于作者:苏轼(1037年-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追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其他常识:①念奴娇:是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宜于表达豪放悲壮的情感。②赤壁:文中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的赤壁矶,并非三国赤壁之战(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地点,因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闻名于世,故又称文赤壁、东坡赤壁。赤壁古战场又称为武赤壁、周郎赤壁。③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④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关于作者: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代词人。他主张收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墓写过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上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下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他还与李清照(字易安)并称“济南二安”。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特色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其他常识:①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永遇乐慢”、“消息”,始见宋柳永《乐章集》。②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③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④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⑤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11.《声声慢》 李清照关于作者: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诗作被称为“易安体”、“易安词”、“漱玉词”。其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丈夫病亡。因此,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因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词作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其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其他常识:①酒的意象象征愁情。②秋风的意象象征愁情。③大雁的意象象征离愁。④黄花就是菊花,不仅象征女子衰老的容颜,更表达了高洁的志趣。⑤梧桐的意象象征离别愁绪、亡国之痛,还象征了高尚品格、孤独忧愁以及忠贞爱情。⑥细雨的意象象征哀伤、愁思。12.《劝学》 《荀子》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立身和学术辩论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其他常识:(1)君子:①泛指有道德的人。如: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国语·鲁语上》);②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2)金:①金属制的刀斧等。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②青铜。如: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史记·孝武本纪》);③黄金。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④货币单位。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如: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班彪《王命论》)。(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13.《师说》 韩愈关于文体:《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即“说马”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其篇幅一般不长,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等就属这一文体。关于作者: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韩愈与孟郊、李贺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著有《韩昌黎集》传世。其他常识:①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②百工:各种工匠。③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④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也指人物传记。⑤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中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14.《拿来主义》 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共收录《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彷徨》(共收录《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示众》等11篇小说。);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共收录《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共收录《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回忆性散文10篇);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三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伪自由书》等;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等。15.《荷塘月色》 朱自清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立“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气概”。所作《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16.《赤壁赋》 苏轼关于作者:见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文体: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①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等诸子散文,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其他常识:①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②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③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④洞箫:管乐器的一种。⑤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⑥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⑦本文又称《前赤壁赋》,写的是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的赤壁矶,而非赤壁之战的地方。此地因苏轼文章得名,又称“文赤壁”,“东坡赤壁”。“武赤壁”也称周郎赤壁,才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的赤矶山。⑧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17.《虞美人》 李煜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代表作《南唐二主词》等。文学常识对文学常识主要考查的内容是:1.识记基本篇目中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2.识记基本篇目中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3.识记常见文学体裁(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常识及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常识。考生需要识记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成就;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的评价);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和重要作品的体裁。【中考真题练手】1.(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二十弱冠、三十不惑、四十而立……百岁期颐。B.“鳏、寡、孤、独”分别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母、老而无女的人。C.古时科举考试中,殿试之后,皇榜公布的一甲第一名为状元(鼎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合称三甲鼎。D.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常:仁、义、礼、智、信。2.(2022·湖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长于记人,塑造了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B.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三作家》,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不幸。C.“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颜筋柳骨”则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但一丰腴、一清瘦,各具特色。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筝一小舟”“又用篆章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有”字,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到了,人们通过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重温传统习俗。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寒舍”“惠存”都是谦辞,“赐教”“垂问”都是敬辞。C.《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黄发”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D.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曲、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4.(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儒家经典 B.蒲松龄——清代文学家C.林冲——景阳冈打虎 D.《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5.(2020·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话剧)等。B.中华书法源远流长,字体各异。隶书横长竖短,“蚕头燕尾”;楷书横平竖直,刚毅方正;草书连绵简约,龙飞凤舞。C.楹联讲究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平仄工整,词性相同或相对,结构自由灵活。D.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天干地支纪年法推算,2026年是农历丙午年。6.(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B.“惠顾” “见谅” “犬子”是敬词,“家严” “愚见” “劳驾”是谦词。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湘行散记》。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在“春分”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7.(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种类多样,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B.古人常用“加冠”“而立”“不惑”“耳顺”“耄”等词语表示不同的年龄。C.赠序有别于书序,它作为临别赠言,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可抒发作者的情志。D.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林立。张仪是道家代表人物。8.(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B.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茱萸、挂艾草等习俗。C.古人常用“家”或“令”称自己的亲属,表谦称,如“家父”“家母”“令郎”“令爱”。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均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9.(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我们学过他的诗歌《使至塞上》。C.《琐记》记述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他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D.艾青写了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10.(2021·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有“高龄”“拙见”等,敬辞有“令爱”“赐教”等。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D.契诃夫的《变色龙》和吴承恩的《范进中举》,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11.(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春节贴春联、拜年,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草,重阳节登高、喝雄黄酒,这些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C.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D.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都要求对仗。12.(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小红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C.“尊君”“令郎”“惠顾”“惠赠”“见谅”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敬辞。D.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它以描绘山川景物为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13.(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三百首》原是为儿童学诗而编的“家塾课本”,选篇精当,雅俗共赏。B.早期长篇小说如《红楼梦》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水浒传》才完全改变。C.《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D.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应用在日常生活中。14.(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美,来表达洁身自爱的人生追求。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用“黄发垂髫”来借指老人和小孩;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女子十五岁为“及笄”。D.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15.(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纪年。2021年用干支纪年则为辛丑年,丑对应十二生肖的牛,那么这一年出生的小孩属相是牛。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扶摇直上”等成语就出自其中。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高教版2023版基础模块上语文文学常识识记汇总】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关于词:词属于一种文学体裁,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可配乐歌唱,且句式不齐,因此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曲子词”、“近体乐府”、“长短句”等。后来词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了诗的别体,因此又有人称词为“诗余”。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音”。词的一段叫做一阕或一片。关于词牌: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作者按照格式去作词,叫做“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随着发展,词牌与题目有明显的区别。题目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本文的词牌名为“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因此得名。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点名地点和写作内容。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属于现代人按旧体词格式创作的古典诗词。关于分类:词按照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本词(116字)属于长调。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词以两片居多,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阙”。词从风格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关于作者: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代表作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等。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诗经》在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⑤记录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总之,《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诗经》最有成就的部分,共有十五国风,160篇;《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多讽刺之声)和《大雅》(多歌功颂德之作);《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提出:“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即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朱熹指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说过:“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3.关于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包括近体诗形成前(唐朝以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古体诗发展的轨迹大致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关于文体:“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歌”是总名,可配乐歌唱。“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其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中的曲调名称。一般而言,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4.关于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风骨又叫魏晋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刚健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多反映民生疾苦、统一国家、建功立业之心等,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其他常识:①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②子:对对方的尊称。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 服装。衿:衣服的交领。③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5.关于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的重要一支,鼻祖为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创造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南朝宋出现了山水诗派,开创山水诗派的大师是谢灵运,被尊为“山水诗派”之鼻祖。)《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关于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受儒道两种精神的影响,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同时,他也是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著有《陶渊明集》。6.《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关于文体:“吟”是古体诗的体裁之一,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关于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其他常识:①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②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山。7.《登高》 杜甫关于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和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的通称(有观点认为也包括排律或称长律,十句以上)。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本诗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律诗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等)和七言律诗(如杜甫《登高》、《蜀相》等)。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每首诗的偶句必须押韵,且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不许中途换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还是仄声都有基本规定,一般按照平仄声相间的原则处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绝句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如王维《竹里馆》,王之涣《登鹳雀楼》等)和七言绝句(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每首诗有四句。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古绝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绝句要求隔句押韵,但一般不要求对仗。关于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其他常识:①登高,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②唐诗中的“猿啼”意象常见于江上行水诗中,象征着游子客愁、失意怅怀、舟人漂泊、生计多艰之悲等。8.《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关于文体:《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为南朝鲍照所独创。歌行体诗歌的篇幅可长可短;并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刻画人物、记录言谈、发表议论、抒发感慨于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中途可以换韵;句式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其中,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以“吟”命名的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的《秦妇吟》等;本文中的“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物、事等。关于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谥号“文”,世称“文白公”。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元稹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创作要反映时事,并且是要为现实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感叹时世、反映应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一生诗作很多,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著有《白氏长庆集》。其他常识:①元和:唐宪宗的年号。②左迁:贬官,降职(谪、左除、黜);(右迁、拜、擢、陟是升官的意思)。③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④京都:唐代的京城长安。⑤出官:(京官)外调。⑥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⑦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⑧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⑨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9.《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关于作者:苏轼(1037年-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追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其他常识:①念奴娇:是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宜于表达豪放悲壮的情感。②赤壁:文中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的赤壁矶,并非三国赤壁之战(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地点,因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闻名于世,故又称文赤壁、东坡赤壁。赤壁古战场又称为武赤壁、周郎赤壁。③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④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关于作者: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代词人。他主张收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墓写过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上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下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他还与李清照(字易安)并称“济南二安”。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特色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其他常识:①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永遇乐慢”、“消息”,始见宋柳永《乐章集》。②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③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④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⑤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11.《声声慢》 李清照关于作者: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诗作被称为“易安体”、“易安词”、“漱玉词”。其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丈夫病亡。因此,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因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词作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其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其他常识:①酒的意象象征愁情。②秋风的意象象征愁情。③大雁的意象象征离愁。④黄花就是菊花,不仅象征女子衰老的容颜,更表达了高洁的志趣。⑤梧桐的意象象征离别愁绪、亡国之痛,还象征了高尚品格、孤独忧愁以及忠贞爱情。⑥细雨的意象象征哀伤、愁思。12.《劝学》 《荀子》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立身和学术辩论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其他常识:(1)君子:①泛指有道德的人。如: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国语·鲁语上》);②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2)金:①金属制的刀斧等。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②青铜。如: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史记·孝武本纪》);③黄金。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④货币单位。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如: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班彪《王命论》)。(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13.《师说》 韩愈关于文体:《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即“说马”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其篇幅一般不长,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等就属这一文体。关于作者: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韩愈与孟郊、李贺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著有《韩昌黎集》传世。其他常识:①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②百工:各种工匠。③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④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也指人物传记。⑤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中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14.《拿来主义》 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共收录《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彷徨》(共收录《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示众》等11篇小说。);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共收录《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共收录《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回忆性散文10篇);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三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伪自由书》等;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等。15.《荷塘月色》 朱自清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立“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气概”。所作《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16.《赤壁赋》 苏轼关于作者:见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文体: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①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等诸子散文,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其他常识:①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②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③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④洞箫:管乐器的一种。⑤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⑥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⑦本文又称《前赤壁赋》,写的是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的赤壁矶,而非赤壁之战的地方。此地因苏轼文章得名,又称“文赤壁”,“东坡赤壁”。“武赤壁”也称周郎赤壁,才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的赤矶山。⑧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17.《虞美人》 李煜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代表作《南唐二主词》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 文学常识(讲义)(原卷版).docx 专题 文学常识(讲义)(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