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 6.2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 6.2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是是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走绿色发展道路,热爱伟大祖国道德修养:践行以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保护环境责任意识: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重点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难点 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出课题《共筑生命家园》 观看视频,自由交流 用视频的对比,引出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节一:图片展示环境对比思考:通过图片展示,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总结: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节二:完成书本88页拓展空间思考:为什么赛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教师总结: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环节一:自主探究完成书本84页探究与分享思考: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教师总结: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完成书本8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教师总结: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阅读书本86页相关链接教师总结: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教师总结: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共同总结: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思考:通过图片展示,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考:为什么赛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思考: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通过生活实际,结合图片分析,引起心中对比结合实际材料,自主探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情况的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练习 完成《学法大视野》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必须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
1、单元主题 文明与家园
2、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守望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是实现国强民富的必由之路。文明史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文明史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3、单元学情 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上和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但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对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认识还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深刻。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一般仅停留在认知记忆层面。同时对于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有所了解,对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但只能个体来说还不够深入,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不太深刻。
4.单元目标 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2、为什么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4、中华文化的作用?6、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7、怎样坚定文化自信?8、为什么要弘扬传统美德?9、中华传统美德表现?10、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1、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12、民族精神的内涵?13、民族精神的特点?14、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5、为什么要构筑社会主义价值观?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17、青少年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9、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0、为什么实施“三孩政策”?21、我国资源现状及特点?22、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23、我国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24、为什么要保护环境?25、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26、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7、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28、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29、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30、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达成评价 1、课堂评价: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说出文明与家园的具体内容,同时经过深层次讨论,要学会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2、作业评价:完成《学法大视野》第三单元内容3、期终评价:文明与家园内容是重难点,通常会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学生需要熟记相关知识。
7.单元实施 课时安排课时设置课时目标达成评价任务活动延续文化血脉11、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坚定文化自信课堂评价课时评价我是小导游,以导游的身份展开活动,带领大家来了解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价值追求11、高扬民族精神2、构筑中国价值课堂评价课时评价以影视片中的爱国情境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觉高扬民族精神,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视发展挑战11、发展中的人口问题2、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课堂评价课时评价根据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来分析我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共筑生命家园1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坚持走路色发展道路课堂评价课时评价根据不同情景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明白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