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宪法是根本法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宪法是根本法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备课
课题(二级课题) 2.宪法是根本法
课时 3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宪法日活动走进宪法,了解宪法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把宪法法条和生活场景相联系,理解宪法的功能,知道宪法不仅规范行为,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通过学习教材中不同的案例,了解学生应该学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
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
第一课时:感受宪法日一、导入1.师导语: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班级有班规,学校有制度,那么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而最根本的法就是宪法。板书:宪法2.出示宪法图片 1.直接导入学习内容,引出宪法就是最根本的法。2.通过图片初认识宪法。 能够通过图片初识宪法。 法治观念
二、活动一:认识宪法。1.看,老师手里拿着的就是我国的宪法。2.看似这一本薄薄的书本,它的力量可大了!我们不用急着来,需要慢慢读懂它,先来认识一下。出示宪法定义。 3.从这句解释中你读懂了什么意思?板书:根本法4.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你知道我国的哪几种法律?5.我们生活中听到的这些法律都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把宪法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生长的枝丫就是法律。所以宪法的作用很大,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课件出示: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规定了行驶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 1.生小组内传阅《宪法》。2.指名学生读《宪法》定义。3.生自由交流。(与学生生活比较密切的是《义务教育法》《未成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法》《婚姻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等。) 1.能够用好宪法文本,通过翻阅初步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2.能通过阅读文本资料了解宪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感受宪法的权威。 法治观念
三、活动二:了解宪法制定的历程。1. 课件出示“小资料”。2.阅读后引导交流:(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共多少条内容?(2)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翻看一下,共多少条内容?(3)我国现行的宪法经过了几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什么时候?3.出示图片这就是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第宪法修正案,这是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的第五次修改。这次宪法修改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4.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 1.通过“小资料”的阅读,了解宪法的制定历程。2.通过对教材文本“中国伟大历史变革”的阅读,感受宪法的制定治国安邦的基础。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宪法制定的历程。 法治观念
四、活动三:了解国家宪法日。1.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宪法、遵守宪法,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履行自身义务,宪法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光芒。为了普及宪法知识,加强宪法教育,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板书:国家宪法日 12月4日2.为什么定于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有什么重要的意义?3.国家宪法日,全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小学生可以组织哪些活动?根据书本13页内容小组内讨论。4.小组交流。(师出示相关活动照片)5.其实,每年的国家宪法日还会有主题呢。(课件出示)2018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2019、2020、2021。6.师小结: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让宪法意识根植人心,体现了人民忠于宪法,维护宪法。7.除了我国,其他国家也会有自己的宪法日。补充:(日本:5月3日 意大利:3月17日 ) 课前查找出2019、2020、2021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通过教材底部的小贴士感知:不仅中国有宪法日,其他国家也有宪法日。进而了解其他国家的宪法日及相关活动。 1.能够知道国家宪法日的时间和制定的意义,了解宪法日那天社会和学校开展宣传学习活动,树立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2.能够知道宪法每年的主题,以及其他国家的宪法日。 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五、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宪法,了解宪法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让宪法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2.布置延伸:进一步阅读宪法原文,了解宪法内容,并把今天的学习内容带给家人和朋友,做一个积极的宪法小宣传员。同时,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做懂规矩的好孩子。 1.回顾本课学习内容。2.明确课后延伸的学习任务。 1.能够分析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活动和现象,初步具有知法守法的意识。2.课后延伸进一步学习宪法内容,自己树立学习宪法的责任意识。 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第二课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活动一:法律与宪法的关系1.通过前一课的学习,生活中的搜寻,我们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法律,谁来说一说。2.生活中的法律真多,我们来比一比。3.生活中的法律那么多,它们是杂乱无章的吗?总结:这些法律组成了我国法律家族,有的法律是地方法律,有的是行政法规,有的是普通法律。不同效力的法律,共同构成了金字塔式的法律体系。4.总结: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根据宪法,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很多法律。 1.交流2.赛读3.通过交流,得出结论。4.根据例子,进一步理解。 能够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法治观念
二、活动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1.阅读书上活动园内容2.小结:宪法是“母法” ,普通法律是“子法”。宪法是法律中的法律。3.出示“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4.案例分析:三博士上书要求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5.总结: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6.小故事《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7.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8.总结: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9.小结: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通过时事材料展示,问题设计,材料对比,知识拓展,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来明白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从而找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原因。 能够举例说明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法治观念
三、活动三:宪法与我们的生活1.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 问题,是不是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和我们毫不相干?2.学生交流讨论并展开辩论。3.小结: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1.展开辩论2.完成书上活动园中的连线,并说说此刻的感想。 能够通过连线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感悟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是根本大法。 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四、总结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出示《宪法》,课后,同学们可继续深入了解宪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制作你的“宪法”思维导图。3.出示毛泽东的话,结束本课。 提炼本课重点,加深学习印象,提升情感,激发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把课堂延伸至课外。 1.制作简单的“宪法”思维导图。2.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第三课时:树立宪法权威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师提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有关宪法的什么知识?3.小结:学校有学校的章程,班级有班级的班规。同样道理,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4.我们如何理解宪法的权威?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树立宪法权威》。 学生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回顾交流所学内容。 能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说出学到的宪法相关知识。 法治观念
二、活动一:找一找,宪法知识我知道。1. 过渡:同学们,要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2.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不是离我们太远?和我们毫不相干?3.根据学生的回答,诵读并概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这些国家标志。4.小结:同学们,宪法在国家和公民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重要作用,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思考交流,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小组找一找和自己以及生活相关的宪法条例,议一议、读一读。 能够找出相关宪法条例并诵读,从而感知宪法规定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 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三、活动二:辩一辩,宪法权威之我见。1.出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农民工王登辉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公司以王登辉违反“禁止员工擅自在外住宿”的规定为由拒绝支付医药费。王登辉申请劳动仲裁,劳动部门认定其为工伤,反被公司推上被告席。2008年,法院大胆援用宪法中公民享有人身自由、居住自由的规定,裁定公司禁止员工外宿违背宪法精神。 …………2.教师引导、点拨3.出示《宪法》第五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生诵读,感受宪法的权威性。4.小结。 1.思考,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预设:(1)同学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维护和实现百姓权益最根本的保护神。(2)同学2:宪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太遥远,原来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学生汇报交流,评价,补充。 能结合生活场景说名宪法的权威性。 法治观念
四、活动三:说一说,感受宪法宣誓之庄严。1.出示宪法第二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生诵读。2.观看视频:2018.3的宪法宣誓仪式。3.出示宣誓词。4.师生交流,小结。出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1.观看首次宣誓视频。说一说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2.交流思考并诵读,增强心中的使命感,培育宪法信仰维护宪法权威。 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宪法宣誓的庄严,说一说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 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五、活动四:写一写,我们在行动。1.出示宪法宣传标语。2.指导学生编制宣传宪法的标语。(每小组不得少于4条)3.评选出优秀的宣传标语,作为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标语。 1.读一读宣传标语。2.小组讨论,群策群力,编制宣传标语。3.小组评价,师生评价,评选出优秀宣传标语。 1.能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写一写宪法宣传标语。2.互评,感知宪法在国家和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课时备课
单元成果展示课
课题 凤凰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 课时:1课时
活动目标 1.根据活动要求,选择合适的宣讲主题(内容、范围)。2.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案例进行法治教育宣传。3.根据所学和资料搜集,确定法治教育宣传稿,做好ppt并有匹配的背景音乐,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质量的法治教育宣传。
活动过程 深度学习 评价任务 素养体现
活动一:宣讲准备任务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1.教师将本单元单元大任务再次告知学生,学生明确活动要求,思考自己想要写的宣讲主题。2.能够运用自己方便的方式查找资料,可以选择上网查找也可查阅相关书籍。任务二:确定宣讲稿,做好ppt,选好背景音乐 所学和资料搜集,确定法治教育宣传稿,做好ppt并有匹配的背景音乐,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质量的法治教育宣传。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的成果,以便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1.能联系生活实际案例,确定宣传主题。2.能写出宣传稿,做好ppt。 法治观念
活动二:举行“凤凰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选拔活动任务一:宣讲的同学按照自己的准备上台进行宣讲。任务二:其他同学做评委,根据评价要求,对宣讲者的现场发挥进行评价,评选“优秀法律教育宣传员”,并颁发证书。 熟悉宣传稿,尽量做到脱稿宣讲。 宣讲时严肃认真、铿锵有力。 有序参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
单元主题 我们的守护者
学科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
学业质量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描述第三学段(5-6年级):能够结合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法律的重要性,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了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够结合实例讲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具体到本单元,制定学业质量如下:能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说出五种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法律,并说一说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结合学校举办的宪法学习活动和自己做过的维护宪法权威的行为,说一说小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能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简单分析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社会现象。
单元内容建构图 单元主题 二级课题 三级课题 学生活动方向
我们的守护者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法律是什么 充分感受和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区别。
生活与法律 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它们调整和规范着我们生活的不同领域,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律法作用大 了解法律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指引和规范作用,体会法律的内涵并树立守法、护法意识。
宪法是根本法 感受宪法日 学生通过宪法日活动能够走近宪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树立宪法意识。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明确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有宪法才有其他法律。
树立宪法权威 1.掌握宪法知识,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2.明白社会各个主体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不做违反宪法的行为。
整体分析 教材分析 本册是法治教育专册,本单元是第一单元,共两课,是本册起始。纵向分析:在前五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进入六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横向分析:在之前用过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鲜有出现过法律知识。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了解生活汇总的法律及其作用,认识宪法的法律地位,学习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第一课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共鸣,但涉及的法律规定范围广、内容杂,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这一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认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几种法律类型,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作用;第二课离学生生活较远,引入了许多体系性的内容和抽象的知识。这一课初步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了解宪法的法律地位,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现象。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还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法律功能和作用的认知比较狭窄,认为法律是比较威严的,认为法律只规定做了错事会被警察抓住进而受到制裁。因此,第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带领他们发现法律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不同门类的法律其实离自己很近;第二:通过生动的事例改变学生认知的局限性,让学生理解法律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人们的生活,法律的存在让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
单元目标 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法律就在身边。了解不同门类的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知道法律让生活更美好。了解宪法日,初识宪法,积极参与国家宪法日活动。知道宪法是根本法和总章程。认识宪法地位,树立宪法权威。
重难点 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维护宪法权威。
核心概念(大概念) 争当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
大情境(大任务) 凤凰社区为加强对居民的法治教育,提升广大居民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现招募“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请大家根据学到的法律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居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为打造“法治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单元任务群
任务一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通过教材第2页展示的生活中常见的日常活动,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法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法律让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认识。通过对阅读角、相关链接和教材中学生常常接触的“合同”的学习,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调整和规范着生活的不同领域。从日常玩耍的游戏规则中,知道公共生活中法律的重要性,感受法律的作用大,树立自觉守法护法意识。 1.能够说出不少于四例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法律相关的事例。2能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差别,并能列举出道德和法律相互影响、融合的事例。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尝试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明白合同应该怎么约定,不履行合同会有什么后果。
单元任务群
任务二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通过宪法日活动走进宪法,了解宪法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把宪法法条和生活场景相联系,理解宪法的功能,知道宪法不仅规范行为,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过学习教材中不同的案例,了解学生应该学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 能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国家宪法日活动,并与同学分享学到的宪法知识和参与活动的感受。能够说出正确的维权途径,学会收集证据的方法。能根据自己、家人和亲戚的生活、工作实际,列举出三种与宪法规定相对应的生活场景。能与同学讨论、编制宣传宪法的优秀标语,能动员身边更多人学习宪法、尊重宪法,为维护宪法权威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务三 课型 单元成果展示课
展示内容 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根据活动要求,选择合适的宣讲主题(内容、范围)。2.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案例进行法治宣传宣讲。3.根据所学和资料搜集,确定法治教育宣传稿,做好ppt并有匹配的背景音乐,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质量的法治教育宣传。 能联系生活实际案例,确定宣讲主题。能写出宣讲稿,做好ppt。宣讲时严肃认真、铿锵有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