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压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2)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3)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电压的单位。三、教学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掌握了正确使用电流表及正确读数的技能,也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电压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老师:“电压使电子定向移动,所以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用大写字母U来表示。写U的时候要注意,U是圆的,不要写的像V。”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观察黑板上的电路,找出谁来提供电压。老师:“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在电路中,谁来提供电压?观察电路,是电源提供电压。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老师:“那么问题来了,只有电源(把电池拿在手里)形成没有电流,有电压吗?”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没有电流也是有电压的。举个例子,咱们家里都有插座,你不用的时候插座就没有电压吗?不用的时候也有电压,这节干电池的电压写在了包装纸上,用不用都是有电压的。”反馈练习,学生做学生讲。强调: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3.电压的单位渗透物理学史,鼓励学生研究物理。老师:“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用大写字母V表示。注意区分,U表示电压,V表示电压的单位伏特。”老师:“伏特是谁?为什么用伏特作为电压的单位?伏特是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了伏打电堆,因为在电学方面贡献巨大,被拿破仑封为伯爵。所以同学们看,物理学得好还能成为贵族。”老师:“电压的单位,除了伏特,还有千伏,毫伏,换算关系是1000。1千伏等于1000伏特,1伏特等于1000毫伏。”老师:“常见的电压值,同学们打开课本56页,看到表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要注意是不高于,手机电池的电压是3.7V。都圈起来了吗?”反馈练习二,学生做学生讲。二、电压的测量4.电压表老师:“要想测量电压,需要什么仪器?——电压表,电压表的用途是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老师:“黑板上有一个电压表,同学们思考四个问题。”学生回答四个问题。学生回答后,得出电压表的符号、3个接线柱、2个量程。观察电压表,得出电压表两个量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是多大。(学生记笔记)读数练习,找一列同学。5.电压表的使用直接给出学生4条使用方法,对比电流表进行讲解。(1)电压表并联老师:“电流表电阻小,相当于导线,所以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电阻非常大,相当于断路,所以并联在电路中.”(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4.5V刚好是3节干电池的电压。讲解测量单个用电器:测量L1电压,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还要注意什么?正入负出,正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反馈练习三,电压表与元件形成回路就是测该元件的电压。Tips:1.看哪个电压表,盖住其他电表,只看这一个。2.填电表。如果可以换成导线,是电流表;如果可以断路,是电压表。如果电表有多种填法,把表全部去掉,看电路。3.电源可以类比为抽水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