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课题 《家的意味》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学段 初中 授课时间 2023.10 课时 1课时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解读教材 教材地位和结构 本课较全面地落实了新课标“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一部分“交往与沟通”中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学习本课内容,对培养学生孝亲敬长、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 本课由引言和“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个项目内容构成。 项目1“家的意味”,主要讲解了家庭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传承孝亲敬长美德,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双亲长辈的孝敬之心。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含义,理解家的意义,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2. 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 培养热爱家庭、孝亲敬长的情感,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初步形成孝亲敬长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中国人的“家”。教学难点 中国人的“家”。解读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能深切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但往往行动上做得不够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在增强,不再一味地依赖父母,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干预和指导,而是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受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但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中学生也渴望被人理解,渴望与父母有心灵的沟通。初中学生有重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心理需求,但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比较单一,与家人共创共享和谐家庭的能力不强。解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学案、课件;分好小组组织课前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准备:课前通过书本自学;课前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法 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情境体验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学习 《家的意味》的课本内容 课前作教学准备,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 课前自主预习《家的意味》的课本内容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导入 课前内容导入 歌说我家,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说听了这首歌之后你对“家”的理解。 【教师引导】有人说,家是我们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我们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亲情之爱,探讨一下家这个话题。 家的意味(板书) 【学生活动】根据对这首歌的理解,描述对家的感受及设想。 运用歌曲导入法,让学生在听歌看图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初步感悟家的样子。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一、生命的居所 一、生命的居所(板书) 活动一:画说我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你家的样子。 【教师提问】你的第一笔画的是什么?你的画作中都有哪些人物出现?能给大家解读一下你的画作吗? 【教师小结】从大家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家”的理解。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正是这种亲情,让我们对家充满了依恋和牵挂。 家的含义(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画简笔画“我的家”。 【学生活动】分析自己的画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对自己的画作进行自我解读,初步感知家是什么样子,家里都有些什么,初步思考家为何让我们如此依恋牵挂。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活动二:图说我家 【教师过渡】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每个人身心的寄居之所。家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小单位、小细胞。这个小细胞承担起了怎样的功能?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父母 子女 生育功能 心理功能 经济功能 教育功能 文化功能 赡养、扶养和抚养功能 情感交流功能 法律载体 【教师小结】家庭作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如生育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赡养、扶养和抚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等,家庭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决定家庭功能的社会需求和家庭本身的特性这两个因素都在历史地变化着,家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是与社会变化和家庭本身功能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 【教师引导】阅读教材P73,两则故事,谈一谈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的意义(板书)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畅谈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学生尽管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家庭的功能进行描述,但是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可以深化对该问题的理解,从而知道家对自己真正意味着什么,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二、中国人的“家” 中国人的“家”(板书) 活动三:数说我家 多媒体展示:春运——中国特别的风景线 【教师提问】 (1)是什么吸引人们不远万里回家过年?春运是中国独特的风景线,通过这组春运大数据,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的家乡过年时有哪些习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师小结】过年,我要回家,这背后流淌的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学生回答】略。 一组春运数字,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人对家的情感,体会其背后流淌的最具中国味的浓浓亲情,最终回归到自己的生活,通过分享经历,再次感悟中国年的特点。活动四:诗礼传家 分享(一)——说你的故事 【教师提问】过年的时候,你有没有和家长帮忙?你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心情如何? 【教师小结】爸妈辛苦工作一年,实为不易。过年的时候,我们能够帮忙,既能让爸妈多休息,又能让爸妈从精神上满足——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回馈。 分享(二)——说孝的故事 【教师引导】孔子在《论语 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仁之本软。”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享你所知道的有关孝亲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教师小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孝亲敬长是美德,也是义务(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讲述故事。 让学生思考自己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的深意,爱他人、爱父母,用实际行动对父母长辈尽孝道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讲述孝亲的故事,既是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提商,也是对其思想储感的一种培育;而法律链接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孝亲还是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分享(三)——说家的故事 【教师过渡】我国历来重视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培育,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往往通过家风和家训传承下来。因此,我们还要了解家风家训。 【教师提问】你了解“家规家训家风”吗?你知道哪些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多媒体展示: 《钱氏家训》 个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家庭: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持久。 社会:信交朋友,惠普相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国家: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教师小结】家规家训家风正如航船的指南针,不可或缺。一部好的家规,不只是其家族本身的精神食粮,同样也是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教师过渡】正因为家风家训的传承非常重要,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对优良家风家训的倡导和弘扬。 多媒体展示: (1)习近平提出家风建设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教师提问】习近平同志为什么特别强调要进行家风建设?(个人品格、社会工作生活、国家发展角度) 【教师小结】一个人人处世,总是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我们的家族、社会和国家,也需要一种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关注家风建设,既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既要约束自己、报答家庭,又要努力奋斗、报效国家。 (2)济南市文明家庭 多媒体展示: 房泽秋家住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贡院墙根社区,家庭成员4人。房泽秋一家三代36年如一日照顾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用青春年华扮靓老人幸福晚年。 王克华是下罗伽小学的民办老师。她收养了因家庭变故成汐孤儿的两个孩子。她白天教书,晚上做家务,周末农活,几次因劳累过度昏倒在课堂上。24年过去,2个孩子都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教师提问】我们能从他们的事迹中学到什么? 【教师小结】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用实际行动把家庭幸福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对家规家训家风的理解。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发言分享。 【学生活动】分享回答。 通过对家规家训家风的探究讨论,以及对钱氏家训的学习和认识,感受到“孝”的传承出自家风家训的传承。初步感知家风家训可以从小家开始影响到国家。 剖析习近平对家风建设的要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介绍榜样,引导学生向榜样致敬和学习。活动五:我爱我家 多媒体展示:感恩回报卡 感恩回报 我的理想和承诺: 我想对您说: 秀秀我的签名 让我们一起为了和谐家庭而奋斗 【教师小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要学会尊敬、理解、倾听、感恩。“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尽孝在当下(板书) 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视频的渲染,加深 【学生活动】填写感恩回报卡并大声朗读(尤其是说说未来打算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孝亲。) 在实践、反思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尽孝在当下,把孝心化为孝行。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要从现在开始。小结 本框的主要内容 家,给予了我们温暖,抚育我们成长。家是我们幸福的摇篮,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用心来爱护自己的家,用行动来回报自己的家,孝亲敬长从今天做起。 多媒体展示:视频《Family》 听教师梳理并做好笔记,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自觉传承孝亲敬长的美德,在令人深思的音乐声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也使本节课的情感得到升华。板 书 设 计课后任务 制作感恩父母、共建和谐家庭的感恩寄语卡片。填写完成后与父母一起签名,然后张贴在班级的展示栏里,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与父母共勉。教学反思 本课从教学设计上看,板块清晰,“歌说我家”“画说我家”“图说我家”“数说我家”“诗礼传家”“我爱我家”,以“家”为主线,板块化的设计使课堂活动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家及国。 从选材上看,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教学设计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营造真实的课堂氛围,寻找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选材与时俱进,典型性强。 从材料的使用上看,文字性的材料饱含理性,侧重于分析说理;视频资料感人至深,侧重于情感升华。有理有情,寓情于理,加深学生对家的认识,培养其对家对国的高尚情感。 从设问上看,有的小而近,让学生有话说;有的开放性强,给予学生思考的广度,追问中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学生有初步的价值认同,但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家对我们的意义,进而延伸至要爱家爱国,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感悟中,生成新知识和新情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真正把孝亲敬长当作自己的责任,把口号变成行动,把思想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