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爱在家人间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爱在家人间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课题 《爱在家人间》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学段 初中 授课时间 2023.10 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初一(一)班 授课教师
解读教材 教材地位和结构 本课较全面地落实了新课标“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一部分“交往与沟通”中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学习本课内容,对培养学生孝亲敬长、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 本课由引言和“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个项目内容构成。 项目2“爱在家人间”,主要讲述了家中自有亲情在,化解爱的冲突,学会与父母互动沟通。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参与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体味亲情,了解爱的碰撞和沟通传递爱。 3. 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解读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能深切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但往往行动上做得不够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在增强,不再一味地依赖父母,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干预和指导,而是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受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但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中学生也渴望被人理解,渴望与父母有心灵的沟通。初中学生有重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心理需求,但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比较单一,与家人共创共享和谐家庭的能力不强。
解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学案、课件;分好小组组织课前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准备:课前通过书本自学;课前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法 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爱在家人间》的课本内容 课前作教学准备,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 课前自主预习《爱在家人间》的课本内容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导入 课前内容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 她说了一辈子谎,可她的每句言不由衷都是因爱你。 雨伞总往我这边倾斜,偷偷发现妈妈的后背早湿了大片 【教师提问】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爱在家人间,感受家的温暖。 二、自主学习,初识新知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怎样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我们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3.亲子冲突有什么危害? 4. 怎样化解爱的冲突? 【学生回答】略。 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场景,引起学生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顾,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一、体味亲情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板块一:体味亲情 活动一:观看图片 体味亲情 1.刷爆朋友圈的照片 一张爸爸为儿子打着伞自己被雨淋透的背影照在朋友圈里传疯。滂沱大雨之中,父亲左手提着公文包,尽管全身湿透,右手的伞依然坚定地举在儿子头上,呵护着他不受风吹雨打。 这一幕被网友拍到放在了网络相册,短短13 小时感动全球超过 250万人。一大波网友被深深打动,纷纷留言写下内心的想法,“凌晨看到这张照片,在洗手间泪流不止”。 这位爸爸也被冠以“雨伞爸爸”的称号。 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家庭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暖心的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样做的? 这是一种什么情怀? 【教师小结】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 深情回忆 回忆小时候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感受父母不同的爱。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家人有没有做过让你不能接受的事? 学生合作探究,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但很多时候,生活中不是缺少亲情,而是缺少发现亲情的眼睛。 3. 家庭故事 《家有儿女》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关于少儿题材的情景喜剧,讲述了两个离异家庭结合后发生在父母和三个孩子之间的各种有趣故事。请同学们谈一谈对这一重组家庭的认识。 【教师小结】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多媒体展示:怎样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③现实生活中,家庭结构会改变,但是家中的亲情仍在。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略。 通过回忆,让学生领悟自己父母的呵护就是亲情之爱,让学生用心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亲情,认识到即使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亲情仍在。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二、爱的碰撞 板块二:爱的碰撞 活动二:“今天我不学了” 临近期中考试,小华决心要努力复习,打一个翻身仗。 在学校刻苦学习了一整天,回家后回想自己这一天总算没有虚度,他决定小小地放松一下。于是,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看着电视。但是,他心里总是不踏实,总感觉父母在盯着自己,越来越不安。终于,他下定决心关掉电视回房间学习。 就在他起身的一刹那,身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快考试了,你要好好复习。”瞬间,他的学习热情被这声音浇灭了,他噘着嘴嘟囔着:“就冲你这句话,今天我不学了!” 【教师提问】这样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教师小结】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与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与不安。这是青少年个体发展的体现,但这种冲突频繁了,就会影响家庭关系。 【学生回答】略。 展示初中生经常出现的“逆反”现象,让学生明白这种碰撞产生的原因,为下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二、中国人的“家” 活动三:情景剧表 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教材P79“探究与分享”。 “妈妈的唠叨”,早晨起来晚了,来不及吃早饭,妈妈没完没了地唠叨,尽管听起来有点儿烦,但心里还是暖暖的。 “爸爸的承诺”:爸爸平时总加班,根本没时间管我。那天开完家长会,他非要和我谈谈学习。我抱怨他只知道“散养”我,没资格和我谈学习。他真诚地说他的确想“圈养”我,只是他亲自“饲养”的时间少,以后一定改正。 “我的责怪”: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妈妈拿着雨伞到学校门口接我,结果不小心崴了脚。我一时心急冲她嚷嚷:“我这么大的男孩子,这么点儿小雨,至于吗?”同学们都说我对妈妈的态度不好。妈妈对他们摆摆手,低声说:“我知道他是心疼我。” 【教师提问】 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关系出现紧张,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三组情境,让学生感悟到两代人之间发生“碰撞”,都是因为彼此间的亲情之爱,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四:走向生活 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1. 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 2.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时,父母通常会说: 3.说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通常的态度和语言: 4.感冒发烧时,父母的表现: 5.考试“考砸”了,父母一般会这么说: 6.周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 说一说: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关注的问题关注的重点交流的方式采取的态度父母我
【教师提问】上面的表格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杀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多媒体展示: 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与危害。 原因: ①进入中学,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②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③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④我们与父母缺乏有效沟通。 危害: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我们与父母在社会经历、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让学生亲身体验与父母发生的碰撞,明白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冲突都是他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三、沟通传递爱 板块三:沟通传递爱 活动五:生活在线 阅读教材P81下面“探究与分享”。 小强觉得妈妈很唠叨。一天,突然降温,妈妈一定要他穿上厚外套。小强说:“今天有体育课,厚外套不方便运动,更何况春捂秋冻嘛。”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说:“穿多了可以脱,冻感冒了不是要耽误学习吗?”小强说:“哎呀,我都这么大的小伙子了,抗冻。再说我还有这么厚的脂肪呢!”小强穿戴整齐要出家门了,妈妈还是拿着外套让他穿……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教师提问】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化解亲子冲突的办法) (4)请你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上一封信。 提示: (1)我会听妈妈的话。 (2)不发生冲突是自己所期望的。 (3)做子女的要主动亲近父母;发生矛盾时,先冷静下来,要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理解父母,多了解父母,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耐心解释,沟通中做到求同存异等。 (4)略。 【教师小结】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长大,也会为人父为人母,多些理解,多些交流,才能创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 【学生活动】分享回答。 让学生明白,要多与父母沟通,要理解父母的做法,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这样家庭才能和谐幸福。。
活动六:亲子对话 播放视频:孩子我想对你说 (1)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2)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请你用笔把想说的话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知识拓展】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1.关注事实 清楚自己想要和父母沟通什么,沟通要达到什么效果,不为彼此的态度和情绪所干扰,避免“情绪烟雾弹”。 2. 把握时机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沟通,沟通是在冲突发生时还是在冷静后。最好是在父母心情好时沟通。 3. 留意态度 如果希望父母能够接受自己的想法,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态度表达?有时候采用的态度比语言的内容更重要。 4.选择方式 用什么方式与父母沟通,是面对面沟通,还是通过文字沟通?如果面对面沟通有困难,可以尝试通过文字沟通。 5. 考虑环境 选择在什么环境下沟通,是在家中还是户外安静的地方?环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沟通的效果也不同。 【学生回答】 (1)启示: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开始质疑父母:蒸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且由于存在代沟,对问题的理解,感要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会和父母发生冲突,破坏了家庭的和睦。 (2)我们要与父母加强沟通交流,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心意。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们爱你们! 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熟记和父母沟通的技巧,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亲子冲突,创建和谐家庭。
小结 本框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尝试绘出本课知识结构图。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体味亲情,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我们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中蕴含的爱。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听教师梳理并做好笔记,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课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提供条件。
板 书 设 计
课后任务 以“爱要这样来表达”为主题,组织一次体验活动。 1.爱要大声唱出来,给父母唱首歌。 2. 爱要动手做出来,给父母做饭、洗脚、做家务等。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他们生活在亲情中,但又对亲情有所忽略,对亲情体会不深,本节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内容,并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懂得了亲情的珍贵,知道了在他们这个年龄,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懂得了爱是需要呵护的,掌握了有效化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认识到:总有一天,他们也会长大,也会为人父为人母,多些理解,多些交流,才能创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