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课题3 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课题3 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3 元素
一、教材分析
世界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这是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微观角度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但只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不全面的,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
本课题分为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3部分,其中元素的概念是重难点内容,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重要的化学学习工具。
二、学情分析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可通过类比、分析、实例讲解等方法使概念形象化。此外,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容易把元素跟原子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元素有个数;对常见的元素符号记忆不牢固,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元素
课时2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课时2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与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记住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通过给元素分类,初步认识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2.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
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
【回顾】分别从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两方面描述水和二氧化碳。
【过渡】从接触化学,研究物质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物质的汉语名称旁边有各种符号,这些都是化学专业的用语,像H、O、C等都属于元素符号,在化学学科中有其特定的象征和意义。
【板书】一、元素符号
【讲解】元素符号有其专业的学科规定,为了方便使用,国际规定,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该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名称 拉丁文名称 符号
氢元素 Hydrogenium H
氦元素 Helium He
碳元素 Carbonium C
氮元素 Nitrogenium N
氧元素 Oxygenium O
铜元素 Cuprum Cu
【学生活动】观察上述表格中的元素符号,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总结】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概括为“一大二小”。
氢(H)  氦 (He) 汞(Hg) 碳(C) 氯(Cl) 铜(Cu)
【学生活动】试着读出下列这些元素的名称,并写一写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氢 H 铝 Al 铁 Fe
氦 He 硅 Si 铜 Cu
碳 C 磷 P 锌 Zn
氮 N 硫 S 银 Ag
氧 O 氯 Cl 钡 Ba
氟 F 氩 Ar 铂 Pt
氖 Ne 钾 K 金 Au
钠 Na 钙 Ca 汞 Hg
镁 Mg 锰 Mn 碘 I
【过渡】上表中出示的常用的元素符号,请同学们记住并要求会写。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一种元素外,还有其它含义吗?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元素符号O、Na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总结】“O”不仅可以表示氧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氧原子;“Na”同样可以表示钠元素和1个钠原子,另外由于钠属于金属,由原子构成,所以“Na”还可以表示钠这种物质。
【提问】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如3O、2Na,这些符号又表示什么呢?
【讲解】由于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之后,这些化学用语只能表示微观含义,如“3O”表示3个氧原子,“2Na”表示2个钠原子。
【总结】元素符号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方面表示1种元素,若物质由原子构成,宏观方面还可以表示该种物质;微观方面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另外元素符号前面若加上系数,只表示微观意义。
【图片展示】超市、图书馆。
【过渡】超市的商品和图书馆的图书都会经过分类整理,整齐地排列展示,那么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也可以分门别类整理吗?
【讲解】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但有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又是类似的,科学家们为了表达、研究元素的化学性质,创立了元素周期表。首位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2月,门捷列夫编制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编制成了现在的化学周期表。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总结】元素周期表有7横行,18纵列,共118种元素。
1.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即共18个纵行,16个族。
纵列上方用罗马数字表示,分别A、B两种,其中A属于主族,B属于副族。
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格都有详细的元素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也表示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所以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右上角即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是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在元素周期表示迅速确定元素的位置、性质等内容。所以元素周期表的信息非常丰富,我们在以后的学段会更深入的研究。
【学生活动】观察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你发现什么规律?
【总结1】从左到右,元素分类排列,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根据其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可以发现,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化学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
【讲解】根据元素的名称,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凡是中文名称中带有“钅”字旁的为固态的金属元素(汞除外),带有“石”字旁的为固态非金属元素,带“气”字头的为气态非金属元素,带“氵”旁的为液态非金属元素。另外稀有气体元素也是属于非金属元素:氦、氖、氩、氪、氙。
【总结2】①每一横行,从左到右,质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相同,且周期数=电子层数;②每一纵列,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He除外),且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查找元素周期表中地壳含量居前三位的3种元素,说一说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分类。
【总结】①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是氧元素,原子序数为8,在第二周期第6主族,元素符号为O,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是硅元素,原子序数为14,在第三周期第4主族,元素符号为Si,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属于非金属元素;
③地壳中含量第三位的是铝元素,原子序数为13,在第三周期第3主族,元素符号为Al,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属于金属元素。
【课外推荐】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学们课下可以观看纪律片《门捷列夫很忙》,获取更多有关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的信息。
【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一、元素符号:
1.书写:一大二小 H He
2.意义:宏观——1种元素、物质
微观——1个原子
二、元素周期表
1.规律:7横行——7周期
18纵列——16族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每一格的信息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书=核电荷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