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元素一、教材分析世界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这是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微观角度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但只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不全面的,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本课题分为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3部分,其中元素的概念是重难点内容,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重要的化学学习工具。二、学情分析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可通过类比、分析、实例讲解等方法使概念形象化。此外,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容易把元素跟原子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元素有个数;对常见的元素符号记忆不牢固,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元素课时2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课时1 元素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确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是不变的观点。2.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并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3.初步形成科学的元素观。二、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三、教学过程【回顾】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原子的结构。【过渡】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从微观世界认识了物质的构成,人类对物质的研究是多元的,科学家还引领我们从另一角度认识物质,就是我们“早有耳闻”的“元素”角度,那什么是元素呢?怎样理解物质是元素组成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化学史】元素学说。人类对物质组成的探究早就开始了,如我国的五行学说,古代学者认为物质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而古希腊学者则提出了四元素说,认为物质由“火、气、水、土”四种基本元素组成。【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析下列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水由大量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氧气由大量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过氧化氢由大量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由大量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总结】这些物质的构成中都含有同一类原子:氧原子,化学上将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那么什么是同一类原子呢?【实例1】如表格中列举的氧原子和氧离子都属于氧元素,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氧16原子 氧17原子 氧18原子 氧16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 8 8 8 8中子数 8 9 10 8核外电子数 8 8 8 10元素种类 氧元素 氧元素 氧元素 氧元素【总结】这些微粒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均为8。氧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均为8的一类原子。【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理解元素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2.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实例2】氢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均为1的一类原子。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 元素名称氢1(氕 ) 1 1 0 氢元素氢2(氘 ) 1 1 1 氢元素氢3(氚 ) 1 1 2 氢元素【实例3】碳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均为6的一类原子。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 元素名称碳12 6 6 6 碳元素碳13 6 6 7 碳元素碳14 6 6 8 碳元素【板书】一、元素的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讲解】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从宏观角度看,元素组成物质。【补充】自然界中的物质千千万万种,但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却只有一百多种。【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从元素的角度分析物质(水、二氧化碳)的组成。【总结】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过渡】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生成新物质,那么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变化吗?【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观察下列化学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发生变化?【板书】二、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前 反应后 是否有变化原子的种类 氢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否元素的种类 氢元素、氧元素 氢元素、氧元素 否分子的种类 过氧化氢分子 水分子、氧分子 是【分析2】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前 反应后 是否有变化原子的种类 氢原子、氯原子 氢原子、氯原子 否元素的种类 氢元素、氯元素 氢元素、氯元素 否分子的种类 氢分子、氯分子 氯化氢分子 是【总结】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应用1】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时,我们强调制取氧气的药品必须含有氧元素,依据元素守恒,这样生成物中才有可能有氧气生成。【应用2】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蜡中含有哪些元素?石蜡 +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 水(H2O)【讲解】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依据元素守恒,则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过渡】虽然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只有一百多种,但不同物质中元素的含量是不一样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9,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分布情况。【课件展示】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分布情况。【讲解】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种类不尽相同,且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如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四位元素分别是氧O、硅Si、铝Al、铁Fe,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前五位元素分别是氧O、碳C、氢H、氮N、钙Ca。【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课题3 元素第1课时一、元素的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二、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三、元素的含量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五位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前五位元素——氧O、碳C、氢H、氮N、钙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