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 年级 上 册教案备课序号:第 12节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执行教学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1.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2.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重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学难点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教学模式 “一心二导三力”教学模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课件、教材教 学 过 程 个性思考【故事导入】——故事提兴趣,学习更有趣 8月15是什么日子? 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是中国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节日,彰显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将更好唤起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考察的时候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体现了首创性、 标志性 、独特性,具有鲜明的辨识度。 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1.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备知识清单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青少年应怎样做?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故事一】——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研学任务: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溴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问题:(1)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遵循了什么原则?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 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教师分析:①遵循经济建设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②体现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③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思考问题:(2)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生 教师分析: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责任)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内在关系)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教学故事二】——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研学任务:2.怎么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想一想:余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发展生态旅游。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把全村划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以舒适、优美、生态、人文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 教师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研学总结:怎么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定目标)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理念)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故事三】——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研学任务: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 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①20世纪70—80年代余村走的是一条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致富道路,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2003 年,余村提出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研学任务: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③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绿色富国 ⑤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⑥有利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教学故事四】——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研学任务:4.怎么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教师分析:村民王婶的话是正确的。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话是错误的。理由: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协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要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梦。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研学总结:怎么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教学活动: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 教师分析:变化: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行动:①吃:构建以植物性产品为基础的食物结构,吃应季蔬菜、水果,吃本地的食品等。②住:购买使用适度面积的住房;房屋进行适度装修,选择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等。③行: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或步行等。④用;抵制物品的过度包装反对滥用一次性物品,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双面利用纸张;随身携带购物袋,减少对塑料袋的利用;减少一次性牙刷、水杯等产品的需求,节约用电用水等。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研学任务:5.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青少年应怎样做? ①学习环保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②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③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④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 ⑤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知识梳理】——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 【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1.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表明我国( B ) ①将减缓经济发展步伐 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现中国担当 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④有效化解国际危机,显示中国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D )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行为值得点赞的是( B ) ①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②践行“光盘行动”,减少浪费 ③教室电灯在人离开时不及时关闭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精致兰州绿色崛起) 黄河像一条飘落兰州的飞天锦带,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韵。近年来,兰州市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南北两山、治理黄河水污染、严明环境监管职责、支持研发新能源、落实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垃圾分类等,完成了从沙霾到清净的华丽“蝶变”。市民在蜿蜒百里的黄河风情线上踏歌晨练、迎霞散步,收获着实实在在的幸福。兰州市还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构建了城市服务、文化体验和购物体闲的综合体,有力激活着经济潜力,实现了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美好愿景。 (1)上述材料体现出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兰州市是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 【答案】(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头绪繁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较为重要。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结合新颖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结合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