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4节 常见的碱培优训练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常见的碱——NaOH和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 备注及用途俗名 苛性钠、火碱、烧碱 (放热反应) 熟石灰或消石灰 CaO可作干燥剂 注意:不能干燥酸性气体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潮解(常作干燥剂),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有很强的腐蚀性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作用 NaOH可作干燥剂 注意: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HCl等)化 学 性 质 与指示剂反应 (,溶液呈碱性) 其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 利用这性质可以鉴别某物质是否是碱性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①鉴别和NaOH一一可用 ②NaOH和的保存——隔绝空气 ③——可用建筑业上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该类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一一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利用这个性质: ①农业上中和酸性土壤 ②被氢氧化钠烧伤的皮肤可用硼酸处理酸+碱→盐+水与某些盐的反应 ①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利用这个性质: ①可制造NaOH(即纯碱制烧碱) ②鉴别和NaOH溶液也能与溶液反应(不反应)二、溶碱的制取1.可溶性碱可合不可分,不可溶性碱可分不可合(初中阶段除氨水),某些金属氧化物加水生成溶碱,而生成的溶碱不能加热分解。2.利用溶碱跟溶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需要注意的是,反应物一定是可溶的,生成物中必须有一个或者是两个是难溶物,即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3.电解饱和食盐水法4.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碱与氢气等三、碱的分解某些不溶碱易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而其金属氧化物和水不反应。四、碱的共性(原因是碱溶液中的阴离子全是)1.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NaOH、、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2.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蓝色的氢氧化铜其他固体碱(包括氢氧化亚铁)都是白色3.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4.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5.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例题精讲一、碱的通性【例1】请结合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练习。(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保存。(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___(填“酸”“碱”或“盐”)。(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符号)。【例2】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1)写出镁条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________;(3)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下表: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相对分子质量 84 58建议每次剂量/g 0.5 0.3(1)医生建议胃溃疡患者尽可能不要服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服用的药效比服用“强”而且“持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服用的患者可能出现“轻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训练1】在不加指示剂的前提下,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CaO B. C. D.无法确定【变式训练2】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C.二氧化碳气体 D.氯化钠【变式训练3】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一定量固体和过量液体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浑浊变澄清。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Ⅰ 石灰石、稀HCl 纯碱、稀HCl 锌片、稀HCl 二氧化锰、稀Ⅱ NaOH NaOH【变式训练4】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 )。A.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B.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C.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D.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变式训练5】向盛有HCl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图2的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变式训练6】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资料一:将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先发生反应:当NaOH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资料二:易溶于水;溶液与NaCl溶液均呈中性;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OH和猜想二:溶质全为(1)你认为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猜想四:溶质全为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猜想________不成立②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3)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③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稀HCl 有气泡产生 (4)猜想________成立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应方程式。(5)你认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碱的制取及分解【例1】(1)写出用石灰石、水、碳酸钠溶液为原料来制取氢氧化钠的三个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用氧化铜、烧碱溶液、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氢氧化铜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1)粗盐中主要含有、杂质,精制工序中加入适量的NaOH和主要目的是除去杂质,试分析沉渣中的固体主要有________(填化学式);(2)电解工序中发生(3)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__、冷却、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该工业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变式训练1】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①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写出一个由酸D转化为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电解后生成的碱B的化学式为_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食盐中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添加碘酸钾()补充碘元素、添加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防止食盐结块。但人们总是担心抗结剂会分解产生剧毒物质氰化钾(KCN)。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其热重分析数据如图4所示:【查阅资料】一般烹饪温度低于340℃。回答下列问题:①盐中至少含有________种金属元素(填数字)。②写出70~100℃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温度高于400℃时,会产生剧毒物质KCN,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单质气体,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③食用含亚铁氰化钾作抗结剂的食盐是否安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变式训练2】已知难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提示:分解过程中不变价)。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5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填写下列空白:(1)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种防止金属D锈蚀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苏另取一定质量的A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测出反应后的沉淀质量为所取A溶液质量的1/6,则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三、氢氧化钠的变质【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间的关系绘制出图。请根据图6完成以下分析:(1)Oa段不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2)若在a点时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则ab段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小组同学用pH试纸分别测定c点与d点的pH值,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发现c点的pH值________d点的pH值(填“>”“<”或“=”);(4)d点溶液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5)若在b点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g,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则原样品中发生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________g。【变式训练1】实验室中有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经测定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原氢氧化钠固体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32% B.46% C.51% D.65%【变式训练2】某同学称取13.3g变质的NaOH样品(假设杂质全部为),加水配成溶液100g,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生成的质量测定的质量。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7所示。(1)求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求样品中的质量分数?(3)假如此反应恰好完全,则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