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5讲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培优训练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等量迁移法由一个等量关系找到其他等量,将物质变化时相互关联的等量关系用相关量代替,解决问题。一般有利用质量守恒进行等量迁移、利用耗量相等进行等量迁移、利用价键守恒进行迁移等。二、守恒法1.定义:利用反应前后某些量之间的恒定或等价关系,推理得到正确答案。2.原理:选择化学式或溶液中某两种数相等,或者几个连续(或平行)方程式前后某些量保持不变为依据。3.类型:(1)质量(元素或原子)守恒: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来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从微观上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得失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电化学:负极(或阳极)失电子总数=正极(或阴极)得电子总数。(3)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量。离子反应:生成符号两边离子所带电性相同、电荷数相等。三、极值法“极值法”即“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四、差量法1.定义: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起始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2.使用条件:差值与起始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3.解题步骤:首先,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次,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和“理论差量”,这个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应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最后,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中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4.类型: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差;反应前后固体(或气体)物质的质量差等。五、关系式法1.定义: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以中间产物为媒介,找出起始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首尾列式,一步计算完成。2.途径:(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性建立关系式。3.类型:一种是微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必然相等;另一种是对于循环反应,将方程式相加,消去循环项。六、讨论法1.特点:物质的变化因条件的不同有多种可能性,或变化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或条件和结果均不确定,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加以确定,因此通过讨论一一研究。2.题型:讨论反应发生的过程;讨论反应物是否过量;讨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和取值范围。3.解题步骤:首先,正确写出两种反应物以不同物质的量混合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次,依据不同的反应方程式,确定过量反应物的取值范围,并确定取值范围与发生的反应及生成产物的关系;最后,在各取值范围内,以不足量的反应物为基准,计算所得生成物的量。例题精讲一、等量迁移法【例1】将某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可恰好完全反应,滤出沉淀后的滤液与原溶液的质量相等。求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2】若干克木炭一碳酸钙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碳酸钙可完全分解,木炭完全氧化。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总质量。求原混合物中的木炭的质量分数。【变式训练1】充分煅烧某碳酸镁和碳酸钙混合物,可得到由两种氧化物组成的固体残留物。固体残留物无损失,经称量知其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求残留物中镁元素与钙元素的最简质量整数比。【变式训练2】向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二、守恒法【例1】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3.8%、5.8%、NaOH90.4%。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例2】向一定量的溶液中加入200克4.9%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正好完全反应,蒸发冷却可得到晶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变式训练1】现有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金属样品4.0克,投人19.45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该金属与盐酸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该金属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变式训练2】取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蒸干水分后得到固体物质N克(不含结晶水),求生成氢气多少克。三、表格型一过量分析【例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所得相关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甲 乙 丙 丁取用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200加入金属锌质量/g x 1.25x 2x 2x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5 0.6 0.8计算:(1)甲同学加入的金属锌质量x;(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2】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氧化铜/g 硫酸溶液/g 硫酸铜/g1 2.0 120 4.02 4.0 120 8.03 6.0 120 9.64 8.0 200 16.05 10.0 200 x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1)哪几次反应氧化铜有剩余________;(2)哪几次反应硫酸有剩余________;(3)表中x的值是;________;(4)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变式训练1】实验室有一瓶由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3)表中a的值为________。(4)求表中n的值。【变式训练2】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请分析计算:(1)第_____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2)表中________。(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四、折线型【例1】现有16g和CuO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把混合物全部加入100g足量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时,求CuO的质量;(2)求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求a的取值范围。【例2】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混合均匀的和固体粉末,充分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图2是加入粉末的质量与产生11.2(该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体积的关系。请计算:(1)该盐酸中HCl的质量。(2)若该盐酸为120mL时,加入粉末为58.5g,求产生的体积。(3)若粉末的质量为xg,该盐酸的体积为140mL,产生的体积为yL。试写出粉末质量x(g)与产生体积y(L)之间的关系。【变式训练1】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现利用图3A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3B。注:图3A中的仪器甲是一种加热仪器,图3B中A、B点的固体组成分别是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1)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400~500℃,酒精喷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800~1200℃。实验室要利用图3A来制取金属铁,仪器甲应选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若完全反应后图3A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A装置明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2)利用图3B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①在0~400℃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②图中________g。③试据图计算并推断A点固体的合理化学式(要求有计算过程)。【变式训练2】不同温度下,草酸钙分解的产物是否相同?已知下列事实:①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②12.8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4所示。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00~500℃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五、关系式法【例1】用含60%的黄铁矿(主要成分为)800t,通过下列反应制取硫酸:若在整个制取过程中损失硫元素7%,能制得98%的硫酸多少t?【例2】向49克稀硫酸中加入50克20.8%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硫酸有剩余。滤出沉淀,向滤液中加入32克25%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测得溶液正好呈中性,求硫酸的质量分数。【例3】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100克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16.8克,充分反应过滤,仍得到干燥后的固体物质16.8克。求:(1)原加入的氧化铜质量是多少克。(2)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变式训练1】常温下,在20g盐酸和硫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当碱液滴加至20g,硫酸钡沉淀达到最大值;当碱液加至60g时,溶液。求:(1)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2)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式训练2】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KOH84.9%,5.1%,2.38%,7.62%。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六、讨论法【例1】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烧杯,调节天平使其平衡,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ag铁粉,另一个烧杯中加入bg镁粉,充分反应天平仍平衡。若知两烧杯内都含有mg纯硫酸,请用代数式表示下列各种情况下a与b的关系:①酸不足;②金属不足;③Fe不足,Mg过量。【例2】在托盘天平两盘上,放上A、B两个烧杯,烧杯内均盛有质量不同但都含有溶质为9.8克的稀硫酸,已知A烧杯比B烧杯重,现在向A、B两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铁和锌,反应结束后,天平保持平衡,则反应前A、B烧杯最大质量差为多少?【变式训练1】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含有碳酸钠(不含其他杂质),现用纯氢氧化钠与其进行对比实验如下:①称取纯氢氧化钠和待测氢氧化钠各mg分别配成25.0g溶液,均滴加酚酞试液2~3滴。②把12.0%的盐酸逐滴加入实验①配成的两种溶液中,当酚酞试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溶液呈中性)时,纯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消耗盐酸,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消耗盐酸。(1)若,,则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若,,,则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变式训练2】某固体样品中除了含有高温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Ca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经高温充分煅烧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多选)。A.若,则原样品中无B.若,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若,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aOD.若,则原样品中一定无CaO七、平均值法(极值法)【例1】镁铝合金M克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1克,则M可能是( )。A.0.8 B.1 C.1.5 D.无法确定【例2】20克、混合气体点燃充分燃烧生成18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A.1:4 B.1:1 C.9:1 D.2:3【例3】将10克、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使之分解,冷却向试管中加入4克水,振荡后仍有4.24克未溶解。再加入2克水,振荡后仍有3.28克固体未溶解,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式训练1】铁铝合金M克和足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克,则M可能是( )。A.15 B.75 C.30 D.58【变式训练2】(双选)现有25克CO和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发现烧杯内的物质增重22克,则原混合气体中CO质量可能是( )。A.17 B.14 C.8 D.22【变式训练3】将一定量的碳和氧气放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得到10克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后,气体剩余5.6克,计算反应物中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变式训练4】某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下列气体中的一种气体,经测定该混合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5%,则其混杂的气体可能是( )。A. B. C. D.(气体)【变式训练5】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只生成氢气1克,则这种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A.Mg Al B.Zn Fe C.Mg Fe D.Al Fe八、差量法【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O后,得到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的质量比。【变式训练1】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至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多少?【变式训练2】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式训练3】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0克,放入一个大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到反应前的温度,称得残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70克。求:(1)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各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多少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